近年来,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整体部署和《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市城市管理委会同相关部门、市政公用企业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促进首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陆续推出“三零”服务、“非禁免批”、“一证办”、“免申办”等系列服务措施,着力提升市政公用保障便利性、服务协调性、供应可靠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为企业和市民提供高效便捷、优质可靠的服务。
为充分展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10月9日下午,市城市管理委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领域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并介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
以下为“管城理市”根据发布会内容整理的讲话实录:
市城市管理委
市城市管理委一级巡视员赵功:
北京市多年来持续优化市政基础设施服务领域营商环境,从2018年的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版改革开始,到今年的6.0版,我们在市政领域推出了“三零”服务,市政公用联合服务,市政接入工程并联审批、“非禁免批”,“一证办”“刷脸办”“免申办”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市政基础设施服务的便利度、协同性、可靠性不断提升。
一、推行市政接入联合服务
企业以往在报装市政公用服务时,需要跑好几个市政企业营业厅或分别登录多个市政企业网站进行报装,反复填写项目基本信息,同时还需要多次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房屋所有权证等产权文件,增加了企业办事时间和成本。为此,市城市管理委会同市政务服务局、市水务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广电局以及各市政企业,上线了市政公用报装“一站式”服务平台,企业可以同时在线报装供水、电力、燃气、供热、排水、通信、有线电视等多项市政服务,同时,我们推动上述市政公用报装服务进驻区级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实现市政报装线上线下“一站式”集成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上线后,如企业需要报装自来水、排水、电力、燃气、热力、通信、有线电视等全部业务,可减少跑腿11次,减少重复提供材料45份。在报装之后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我们也出台了政策文件,努力做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并避免重复开挖,防止马路拉链现象的出现。
二、不断压缩审批时间
据统计,在2018年之前,涉及到市政接入工程的占掘路审批需要56天,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委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委、市园林绿化局、市公安局交管局等审批部门,将串联审批改革为并联审批,并压缩审批时间,逐步将审批时长减少至最短2个工作日。“非禁免批”进一步将禁止范围外的,符合相关技术参数要求的接入工程免予行政审批,市政公用服务企业上传施工方案即可施工,审批时间0天。同时,我们制定出台监管细则,推进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市政接入工程行政审批(含并联审批、“非禁免批”)信息与城管执法部门共享,执法检查结果信息与行政审批管理部门共享,形成审批—监管—执法闭环。
三、推出一系列便利措施
近年来,我们在电、水、气等领域推出“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大幅节约报装企业经营成本;推出“一证办”“刷脸办”,通过单一证件或人脸识别技术获取报装需要的其他证件,提升企业、居民的报装便利度;推出“免申办”,提前获取工程建设信息,主动上门对接服务,让企业不用申请即可享受市政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稳步推进市政接入工程外线审批全覆盖改革,进一步推动市政接入联合服务落地见效,并继续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居民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市政服务。
市水务局
市水务局供水处处长孙迪:
01 不断提升供水用水可靠性
一是提升供水服务能力,持续优化供水格局,推进城乡供水建设一体化、服务均衡化发展。全市基本形成“1+1+9+N”的供水格局,即一个中心城区、一个副中心、9个新城和多个乡镇组团的供水格局。截至目前,累计建成68座城镇供水厂和108座乡镇供水厂,对重要企业及用户实施双路水源保障,供水安全系数持续保持在1.3以上,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至9.37%,202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全国1559个市(县)水质进行抽样检测,结果显示,北京市水样抽样检测结果全部达标,结果通报全国表扬。
相继出台《北京市推进供水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供水发展规划》等文件,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新建18座供水厂、管线800公里,实现将100个左右的村庄纳入公共供水覆盖范围,完成60处以上自建设施置换任务,总供水能力提高到1000万立方米/日以上,城乡供水一体化率提升到85%以上,专业化供水运营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供水监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是在保证公共管网端供水可靠性的基础上,我局以用户感知角度构建了末端供水管理工作机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停水管理工作的通知》,严格审批管理,规范停水行为。计划性停水须提前制定工作计划,严格落实审批程序,着力压减停水次数。实施停水作业要提前采取多种方式向用户发布停水告知信息,减少居民投诉。对于事故性停水,供水单位应立即组织抢修,及时告知受影响的用户,辖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抢修,做好市民诉求解答,对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停水事件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负责人责任。印发《关于提升供水领域营销服务工作质量的通知》,健全计量设施使用标准、明确水费收缴制度,规范供水营销服务领域工作机制,提升客服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三是注重提升供水类基础设施供应可靠性。保障在京企业获得更优质的供水服务和用水体验,我们制定并即将出台《北京市供水可靠性管制工作细则》,以供水企业每一年度供水可靠率(WSRI)作为评价指标,对在本市从事公共供水服务企业执行奖励或者惩罚制度,结果与企业效益和责任人绩效挂钩,一方面旨在提升供水企业服务标准和水平,另一方面更加侧重对供水企业的行业监管。
02 持续提升供水用水环境可持续性
2023年3月1日《北京市节水条例》正式施行,进一步明确供水单位、居民用水户、非居民用水户的节水责任与义务,实施取供用排全链条可持续管理,对供、用水过程中计量收费、水价机制、节水措施等做了进一步规定,为更高水平推进首都节水、供水提供法律保障。同时,持续加强对全社会、各领域的节水宣传,分类指导各行业节水管理工作,实施节水行动,推广节水器具应用,开展水效标识培训、监督检查等,并按照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非居民用水户,促进市场主体节约用水,提升供水环境可持续水平。
03 提升用水的便利性
市水务局先后印发了《关于落实<优化新建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若干规定>的意见》《关于完善供排水接入服务意见的函》等政策文件,对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以及非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的小型工程中,供水连接水管直径不大于4厘米、排水连接水管直径不大于50厘米且日排水量不大于50吨的,供排水公共服务单位提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符合“三零”条件的供水接入项目平均总时间从15个工作日压减至8个工作日。同时,优化了供水报装程序,只需1份材料就可申请,环节也缩减为报装和验收通水两项环节,让办事企业最多跑一次即可完成报装。根据实际数据监测,政策实施以来,“三零”服务项目接入用时中位数为2天。
04 加强宣传引导
在市区政务大厅办事窗口设置政策解读折页小册,方便引导办事人员了解相关政策;在首都之窗、市水务局官网设置营商环境专栏滚动更新供排水接入政策法规、政策解读以及解读小视频,通过新媒体官微账号多点多线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推动政策切实落地。
市通信管理局
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长王晖:
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北京市信息通信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一直致力于打造更加开放、公平、透明、便利的营商环境。我们注重改革和创新,积极推动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举措,按照“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方案”的任务安排,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01 引领服务格局,加快构建规范透明的监管环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以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6.0改革方案为牵引,深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政企贯通,统筹监管创新与服务增效,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坚持包容监管、审慎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企业健康发展。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上,我局今年已收到来信来访事项8600件,确保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并通过对外争取政策,对内优化环境,推动全行业依法依规协同发力,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生态。
02 启动万兆试点,持续筑牢数字营商环境新底座
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牵引,持续开展“241+”网络优化行动,推进重点场所的“双千兆”网络深度覆盖,推动“双万兆”试验试点,构筑多样的信息通信服务体系。截至今年8月底,北京市累计建设5G基站10.36万个,平均每万人5G基站数47个居全国首位,5G电话用户数达1708.1万户,占移动用户总数的42.4%,千兆宽带用户达200.7万户。在夯实千兆光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先行先试万兆网络的技术创新,启动“光网之都,万兆之城”行动计划,推动从千兆光网向万兆光网的演进和发展,构建万兆光网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全市1毫秒、环京2毫秒、京津冀3毫秒时延圈,为建设和引领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奠定更加尖端的光通信基础设施。
03 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优质便捷高效的网络服务
一是统筹开展通信工程“一站式”报装。我局统筹推进通信报装服务进驻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涉及新建、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无线通信信号覆盖和通信管道及光纤接入。开发建设企业可通过北京市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审批平台“市政公用报装一站式服务”功能进行申报,实现通信和水、电、气、热等市政服务报装业务一次申报、一网通办、一站办结。截止目前共受理“一站式”报装58项,为企业开通市政公用服务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二是持续优化网络报装透明度。改革前,企业用户网络报装需现场办理,审批材料多、流程复杂。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信息通信行业服务水平,我局指导各基础电信企业简流程、增效能、拓渠道,为用户报装提供便利。北京地区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现已在各自门户网站开通政企客户服务专区,建立互联网线上报装平台,在线公示全量产品资费、适用场景、报装手续等内容,实现了“一张表单”集中展示,信息公开透明,清晰可查。
三是有效提高网络报装便捷性。我局督导北京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于去年底打通互联网标准化产品——商务宽带从线上报装到线下开通的全流程“一网通办”能力。企业用户可以在运营商官网提交报装材料并一键下单,装机人员与客户预约时间进行业务开通。网上报装平台可获得、易操作,且无需用户提交任何纸质申请材料。截至目前,企业用户通过运营商线上报装的企业宽带数量已逾5000条。
下一步,北京信息通信行业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认真对标国际标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将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落实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构建首都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宋鹏:
国网北京电力作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企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城市管理委的领导下,主动创新服务方式,变革服务模式,持续推动获得电力领域改革,不断提升首都电力客户满意度和获得感。
01 政企合力,推行联合服务
2018年,北京电力推出“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低压接电“三零”服务,收到了广大市民和企业的一致好评,累计服务小微企业6万余户、居民客户45万余户,平均接电时间5天以内,累计为客户节省投资超50亿元。
2022年,北京市在市政接入领域推出“联合报装、联合勘察、联动施工、联合验收、联合抄表过户”的“五联”服务举措。国网北京电力在市城市管理委的带领下,积极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及市政企业协同联动,打造“五联”服务案例20余项。例如,中国书店“电+水+网”的全流程“联合服务”接入案例,集约电、水、网三家市政企业,在报装、勘查、施工、验收全环节开展联合服务,协同推进项目实施,并对电、水接入联动施工方案执行“非禁免批”,压减客户办事环节80%,大幅提升办事效率,为国内市政基础设施报装协同联动提供“北京经验”。
02 高效协同,简化行政审批
2018年以来,在市城市管理委等委办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断优化占掘路施工行政审批手续。2020年,北京市在全国创新推行“非禁免批”改革,除禁止区域外,免除低压电力“三零”服务客户占掘路行政审批,改为线上备案制,线上报送施工方案后即可施工,相关审批时长由最开始(2017年)的串行审批(56天),优化到现在的非禁免批(0天)。2021年,北京市进一步扩大“非禁免批”适用条件,由低压“三零”服务拓展至高压电力(35kV及以下),并将不适用与“非禁免批”范围内的电力接入工程实行“并联审批”,2个工作日内完成。2020年以来,北京电力共计帮助100余户企业申请了电力占掘路施工行政“免审批”,平均接电时间在7天以内,共计节约客户投资超700万元,客户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快捷、省心、省钱的接电服务。
03 数据共享,优化线上办电
国网北京电力持续优化“网上国网”APP线上办电服务举措,与政务服务资源管理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出企业“一证办”、居民“刷脸办”服务。实现企业用户通过“网上国网”APP输入房产证号后即可办电,其余资料通过政务平台自动获取。实现居民客户通过“网上国网”APP,进行“人脸识别”完成实名认证后,直接提交用电报装申请,省去提前准备资料、拍照上传房产信息等流程,申请资料压减60%,让客户智能、高效、省心办电。
下一步,国网北京电力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做法,推动“获得电力”改革,使我市更多用电群体享受到便捷的接电服务,为我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贡献力量!
市自来水集团
市自来水集团客户服务部经理张永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北京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部署,自2018年起,市自来水集团持续优化供水服务营商环境,研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助力供水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对照“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方案”的任务安排,重点提出了以下几方面举措。
01 压减用水报装材料
用水报装所需材料的多与少,直接影响用户报装的便利性和体验感。市自来水集团对用水报装需要提供的材料不断优化压减,去掉重复材料,整合材料内容,最终从原来需要提供7项材料压缩为1项,压缩比例达86%,即用户只需正确填写报装申请单,便可正式启动报装接入流程。
02 拓展用水报装渠道
过去,市自来水集团报装服务大厅窗口是唯一的用水报装申请渠道。为了满足不同用户服务需求,增强用户体验感,集团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拓展为“线下+电话+线上”三种报装途径。其中,线上途径涵盖“首都之窗”网站、“北京通”App、“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网站、“北京自来水”App、“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微信公众号等。
03 优化用水报装流程
市自来水集团持续优化内部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制定供水方案、设计管线施工、工程验收立户等关键环节及时限进行优化缩减。经过不断努力,市自来水集团内部办理时限由过去15个工作日缩减为4个工作日,缩减比例达到73%;整体用水报装和接入环节,“三零”服务供水接入项目由过去5个环节压缩为2个环节,其他工程供水接入项目也由过去5个环节压缩为3个环节。
04 推出用水报装三零服务
降低接入费用一直是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2019年,市自来水集团坚持需求导向,强化服务意识,率先针对社会投资小型工程推出“三零”服务,即“报装零上门、项目零审批、接入零投资”,并在第二年继续扩大“三零”服务的适用范围,目前居民用户及执行居民水价的非居民用户都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自2019年以来,供水接入“三零”服务完成560余项,已累计为用户节省超过1500余万元。
05 审批制度试点改革
市自来水集团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供水接入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安排专业人员进驻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用户可在现场完成全部报装及方案审定工作,实现用水报装、方案审批专人负责,秒报装、快审批、零衔接,切实推动项目用水接入进程。
06 优化营商环境6.0工作
为统筹推进供水服务市场化、法制化、便利化各项改革举措,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市自来水集团围绕市委、市政府最新要求,以整体提升为目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及时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集团供水服务高质量发展6.0版工作方案》,一体化推进27项供水营商环境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07 多措并举提升服务体验
市自来水集团正在采取推行用水报装告知承诺制、以分类调查方式开展回访、向用户发送服务惠企小贴士等多项举措,通过了解用户感受、提高政策透明度,进一步深挖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信任感和满意度。截至目前,用水接入申报材料、办理流程及时限、水价标准及缴费途径等需要公开内容已陆续在集团网站进行公开,帮助广大用户随时了解惠企政策和服务举措。
下一步,市自来水集团将不断研究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推动首都供水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用户供水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下为问答实录——
市城市管理委
记者:市城市管理委推出的“非禁免批”政策适用于什么样的市政接入工程?
一级巡视员赵功:“非禁免批”指禁止范围外的,符合相关技术参数要求的接入工程免予行政审批。
具体的禁止范围指:
1.城市主干道、快速路、国省干线公路。
2.新、扩、改建交付使用后5年内、大修竣工后3年内的城市道路、公路。
3.毗邻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中轴线及其延长线、天安门广场、机要单位周边30米范围。
4.古树名木的树冠垂直投影外延5米范围内、移伐胸径20厘米以上的高大乔木及永久占用绿地。
5.建有综合管廊区域。
符合以下技术参数要求指:
1.接入中低压燃气或供排水管线长度不大于200米,且开挖、占用城市道路、公路和临时占用绿地长度不大于100米的项目。其中,新接入管道天然气的,设计压力0.4兆帕及以下,供水管径不大于20厘米,排水管径不大于50厘米。
2.符合电压等级在35千伏及以下,管线长度不大于150米(不包括电力井室),开挖城市道路、公路和临时占用绿地长度不大于100米的市政接入电力工程。
3.符合10千伏以下低压接电的5G基站、城市照明、公交站台综合改造电力接入工程。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记者:电力公司在推动联合服务上,是如何与其他市政企业协同开展工作的?
市场营销部主任宋鹏:联合服务工作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主导、各区政府部门牵头推进、各市政公服企业协同推进”的工程组织模式。在联合报装环节,客户在市政接入“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交用能申请,报装信息实时共享至各市政企业,同时电力公司各营业厅在接待客户咨询用电报装时,均会主动向客户询问是否有其他市政设施接入的需求,指导客户通过市政服务平台提交报装申请;在联合勘查环节,电力公司在获取客户联合报装申请后,联合各市政企业,沟通客户需求,约定同一时间,联合上门开展现场勘察,客户只需配合一次,简化客户时间成本;在联动施工环节,在城管委的统筹组织下,电力公司协同各市政企业,根据现场情况,明确工程开挖、安装、回填的时序以及责任分工,按照“同一路段、同一时段”形成联合施工方案,线上推送至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分类实行“非禁免批”(0天)、“并联审批”(2个工作日),避免重复开挖、马路拉链现象;在联动验收环节,电力公司全过程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在施工完成后,与各市政企业约定联合验收及接入时间,并形成联合服务验收单向客户统一答复验收意见。
市自来水集团
记者:请具体介绍“报装零上门、项目零审批、接入零投资”?
客户服务部经理张永坡:用水报装“三零”服务适用范围是指市自来水集团供水覆盖范围内,申请用水接入口径不大于 DN40 的居民、一般商业、执行居民水价的非居民用户(如学校、福利机构、公益性服务设施),支户线接入长度不大于 150 米的新建、改建项目。其中报装零上门是指客户可通过电话、网络提出用水需求,市自来水集团直接提供上门服务,免去用户往返报装服务大厅;项目零审批是指对符合“三零”服务或“非禁免批”范围的供水接入项目政府免予规划、施工、占用挖掘城市道路或公路、占道施工、占用绿地及伐移树木的许可行政审批;接入零投资是指供水接入费用由市自来水集团直接承担,减轻企业群众负担。
例如:今年9月19日北京大兴区西红门镇九龙山庄的郭先生通过电话提出用水需求,按照与郭先生的约定,9月21日集团进行现场勘察确定施工方案,因需要挖掘小区内道路,经与小区物业协调,同意在9月27日进行管线工程施工,经10小时连续施工作业顺利为郭先生接通自来水。经测算,本次供水接入从报装受理至通水共用6个工作日,为用户节省约1万元接入供水接入费用。
(来源:管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