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牢记使命供好水 凝心奋进铸辉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水务要闻


■常州通用自来水有限公司 黄瑞彩 谢颖姿 朱平平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江苏常州通用自来水有限公司牢记初心,勇担使命,聚焦民生热点,提升优质服务,全力服务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奋发有为 水质提升成效突出


  公司牢记向用户提供优质的使命。一是强化原水监测,24小时监控取水头部,通过强化监测及应急演练及时准确掌握原水动态,缩短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响应时间,增强应急处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利港、魏村两处长江取水头部的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和水域视频监控信息已实现与市环保部门和长江海事部门资源共享。同时,长江沿线供水企业之间也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遇长江水质突发情况兄弟城市之间可实现信息实时互通。三是加强制水生产监控,建立三级水质化验体系,定期向社会公布各类水质指标检测信息和水压信息。疫情期间,主动深入10多个中小学检测水质,保障学校用水。四是保障高层住宅二次供水安全,实行PDA巡检制度。选用食品级不锈钢板材装配水箱,定期清洗消毒水箱,通过技防人防措施的实施,实现了泵房安全闭环管理,保证了二次供水安全。四是深度处理改造提升水质。2016年公司又投资4.2亿元建设西石桥水厂和魏村水厂所产自来水全量深度处理改造工程,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最大程度降低原水水质波动对自来水生产过程可能带来的影响。“深度处理”后两大水厂出厂水质均达到直饮标准出厂水,实现了合格水向优质水的跨越。


  二、惠及百姓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公司始终把民生放在首位,“十三五”期间,推出系列惠民举措,办好群众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让群众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并从中真正得到实惠。
  一是改造提升老小区供水管网。多年来,公司每年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已相继对戚墅堰片区、白云新村、勤业四村等老居民住宅小区的供水管道进行整体改造。今年又投入3800多万元,对天宁区五角场东、钟楼区的杨柳巷小区等1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使水压低、水质差等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二是打通农改水最后“一公里”。为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解决农村居民吃水问题,从2002年起,前后累积投入2.3亿元,全力解决乡镇居民的用水问题。到2012年工程结束时,常州郊区乡镇农村家庭基本使用上了自来水。“十三五”期间,对零星存在的农改水工程,公司又全力细化。针对新北区部分用户仍然使用增强塑料管历史遗留问题,又投资近1亿元,从2019年9月份启动孟河银河村委、魏村清水沟的老旧管道改造与水表出户工作,解决了该区域居民吃水问题和水压困扰。目前,已启动对五一村等近1000户居民进行改水工程,坚决打赢农改水攻坚战,为常州决胜全面建社小康打通最后一公里。三是建立供水管网改造有效机制。为切实做好做实民心工程,建立管网维护改造长效机制,公司建立10年到20年长期规划,5年到10年短期规划,有具体的规划更新方案和资金投入。


  三、与时俱进 优质服务显著增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服务的要求不断增强,为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公司推进创新驱动,积极打造优质服务。
  一是推行“互联网+”服务模式,推出网上营业厅、微信公众号办理涉水业务服务。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处理用户预约申请,及时审核用户的申报材料并通知用户办理。增设微信公众号工商用户线上报装渠道,增设微信实时查询进度功能,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方式选择。完善企业业务系统,实现办事流程可追溯,并与政府“一网通办”平台实现数据共享。2020年网上营业厅及微信公众号共办理过户1013户,微信公众号受理用户信息修改162户,阶梯人口变更104户;二是小型项目免上门先服务,对于低风险的小型项目,资料不全的,可以先行受理,现场测量、绘制图纸,提升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三是水气合窗联合办理。2020年3月起,公司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与燃气窗口开展试点操作,目前已实现费用查询、过户、电子发票打印等业务的互通互办。开辟市区四大主营业厅互办业务专窗,让客户只跑一个厅,只提供一份资料即可办理水、气相关业务,节俭客户时间。四是小用户菜单式包干。为方便用户接水,提高工作效率,将用户工程中DN15,DN20,DN25的三种小口径水表安装采用菜单式一次性结算方式,方便用户办理装表手续。2020年至今水司已办理完结了717户居民的小用户菜单式包干。


  四、逐梦前行 科技创新竞相涌现


  改革创新是公司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十三五”期间,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一是“英才计划”硕果累累。公司启动“英才计划”分别开展技术攻关“百人计划”和管理提升“百人计划”,历时两年时间,技术攻关“百人计划”,收获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取得了14项软件著作权证书、2项实用新型专利。管理提升“百人计划”收到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和计策,有助于加快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二是高层二次供水管理走在全国前列。我市高层二次供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新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管理。截止目前全国有近20多家同行来公司学习二次供水管理经验和方法。此外,安全管理中自主研发的“管道负压抑制器”等3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增压站远程数据远传监控系统”、“城市二次供水部分视频监控系统”等13项技术申请获得了软件著作权,大大提高了泵房科技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水专项”课题出成果。“常州市太湖流域水源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与应用示范”课题,是公司作为供水企业在国内首次牵头申请的国家“十三五”水专项研究,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和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围绕“十三五”水专项饮用水主题总体要求,开展5个子课题的研究。目前已形成3个主要研究成果,每个成果都包含多个具有创新性的关键技术,应用后将全面提升常州市从源头到龙头系统精细化运行管理水平。
  四是智慧管网平台建设完成。搭建成常州城区供水安全运行管理平台。形成原水水质监测、水厂全流程水质监测、管网水质监测、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等多级水质监测系统,具备提升水质管理优化管网运行的能力。通过该平台能提供多种高效的管网数据编辑工具,保证管网数据编辑录入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实时性;打破信息孤岛,解决数据杂乱、不直观、统计无条理的问题,使数据间可以有效地关联、比对和互动,实现防淹预警,工程管理、抢维修工单管理等,保证市民时刻都能用上优质、满意的自来水。
  站在常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至高点,牢记责任、使命和担当,集中精力、创新方法,坚定信念,加快推进各项建设发展任务,倾力打造十大常水品牌,全力促进我市经济建设、服务民生发展,维护稳定大局,为建设强富美高、小康新常州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