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江北分公司所辖区域属于老城区,供水管线复杂、年久老化问题严重,区域产销差率治理工作存在一些疑难问题,江北分公司将控制供水管网漏损作为产销差率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整合团队力量、强化责任落实,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全力破解治损难题,产销差率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截止到8月末,供水量计划1283.78万吨,完成1225万吨,减供58.78万吨;产销差率计划30.63%,完成30.25%,对比计划下降0.38%。
定期“号脉会诊” 治损工作“一盘棋”
江北分公司固定在每周一组织班子成员和各综合所所长、查收副所长以及各科科长召开调度会,一是对产销差治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查摆各综合所产销差治理工作的难点、堵点,通过集中会诊、技术交锋,快速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破解治损难题。在调度会上,各科所负责人真刀真枪地查摆在区域产销差率、供水抢修服务、供水管网及设施运行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遇到的难题,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会上还综合分析研究区域来水量突高、夜间流量瞬时增高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做好工作部署。二是通过调度会深化各科所“一盘棋”工作模式,形成职责明晰、快速联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漏损控制工作体系。江北分公司“治漏小组”专门负责每日通过智慧水务分区计量平台对辖区各综合所二、三级流量计进行数据监测和分析,观测水量及曲线变化,高效地为分公司产销差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如“治漏小组”发现某区域夜间流量异常,迅速转维修人员进行漏水排查;如夜间流量无异常而产销差率居高不下,则立即转查收人员对查收情况行进行重点质检。
重管理严奖罚 调动职工积极性
江北分公司坚持“一会、一表、一考核”模式,层层传导压力、夯实各级责任,通过每月底召开产销差率治理专项会议,对各综合所维修人员当月产销差率治理工作亮点进行推广,对产销差率明显下降的区域进行原因分析、研究提高办法;按月、季、年对产销差率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对比,从任务目标完成情况、供水保障率、用户满意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比、兑现奖罚。上半年累计发放查漏专项奖励金7850元,因维修不及时等原因扣罚综合所维修人员400元,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切实调动起职工查漏治损积极性。
实行“一区一议” 剔除漏损治理“顽疾”
为提高产销差率治理工作成效,江北分公司不等不靠不畏难,瞄准多年遗留的遵义西路区域产销差治理难点,采取“一区一议”治理模式进行专项攻坚。(“一区一议”治理模式即针对辖区内管线、闸门、流量计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理。)遵义西路西侧DN200供水管线始建于1953年,由东向西全长约1500米,多位于江机厂厂区内,埋深4米,且地下是沙土层,漏水直接渗入沙土层,不易造成路面塌陷或积水涌上路面的现象,这也为分公司探查漏水点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该区域夜间最小流量一直在33吨/小时难以下降。
2023年初开始,江北分公司对该区域加大治理力度,势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分公司通过公司退休老员工、周边老住户等多方了解该条供水管线具体走向,通过多次实地踏查、探漏,发现遵义西路DN200供水管线上有一条已经废弃的DN100支线,在查找到废线的闸门后进行了关闸,夜间最小流量由33吨/小时下降至18吨/小时。分公司实时监测该区域夜间流量变化,认为该区域夜间流量仍然偏高,决定继续治理。分公司对该区域加装了2处闸门进行分段测压,判定漏水范围大致位于江机厂正门前。由于维修工作会影响江机厂大型车辆进出,分公司多次与该厂协商均被拒绝。
为了彻底剔除这块漏损治理“顽疾”,江北分公司通过多次会议专题讨论、论证,制订了最优治理方案,即对该区域供水管线进行小范围改造,废弃遵义西路原有600米频繁漏水的供水管线,在徐洲西路新接50多米供水管线、加装闸门。改造后,该区域夜间最小流量降至6吨/小时,日供水量减少650吨以上。同时,江北分公司将负责该区域供水的翊居花园泵房来水压力由0.22兆帕提升至0.27兆帕,将原来的24小时加压供水改为供水早高峰(早7时至9时)加压供水,在保障用户正常用水的同时,解决了夜间流量高、泵房变频高、用电量大、产销差率高等问题,切实降低了供水成本。
(王 依 李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