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深至70.03米!深圳这项原水工程迎来新节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供水之窗

铆足干劲,大干快上。2023年9月20日,广东深圳西丽水库至南山水厂原水管工程(西南项目)TBM始发井——1#竖井开挖至70.03米,按计划顺利见底。这标志着西南项目关键线路施工由竖井开挖向隧洞开挖转序。

深圳1.jpg

该项目为深圳市重大项目,是全市首个采用深隧形式的水利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总长约5.33千米的输水隧洞、1座取水口、3座竖井和1座提升泵站。建成后将为南山水厂提供原水,保障南山片区、前海合作区等地供水。

深圳2.png

在深圳市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下,深圳环境水务集团下属深圳原水公司统筹黄河设计院、中国电建中南院、中铁隧道局集团等参建方,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技术支撑,破难点、通堵点,抓质量、保安全,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西南项目1#竖井为直径长35米的超深竖井,属于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线路,直接影响项目完工时间。

如何最大程度提高竖井开挖爆破功效和土石方出渣效率,是项目的重难点所在。

深圳原水公司西南项目部联合项目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的党员共同组成临时党支部,共同学习教育、攻坚克难。

西南项目建设团队扎根一线,调整爆破分区、炮孔间距等参数,经多次优化施工组织与爆破设计,最终使单日土石方爆破方量较设计时提升30%。同时,为确保竖井爆破、喷锚、出渣等工序高效衔接,西南项目采用提升速度更快的龙门式起重机,新增码头吊配合出渣,全面助力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深圳3.jpg

西南项目智慧建造平台以“人、机、料、法、环、测”的核心思路,通过将BIM、GIS和IoT技术相互融合,实现了进度、质量、安全、设备、人员等全方位管理、智能化控制和全生命周期建设,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

以平台中的龙门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为例,现场设备配置物联传感器,使系统模型与现实设备对应,实时监控起重机起重量、起升高度、运行偏斜、环境风速等,可及时发出危险状态预警,为现场施工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深圳4.png

西南项目严格落实首件制、三检制、隐蔽验收、关键工序旁站、挂牌验收等制度,强化材料进场检测、施工过程控制,力求实现工程质量一次成优。

针对超深竖井混凝土高落差垂直运输可能造成的混凝土骨料分离问题,项目在竖井施工现场安装缓冲溜管系统,确保物料符合施工要求。

深圳5.jpg

西南项目自开工来,已连续三个季度荣登市水务局水务工程质量安全评估通报“红榜”前两名。

接下来,深圳原水公司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参建各方力量,严抓、严管、严控,进一步守住安全“底线”,提升质量“高线”,及时破解“卡脖子”难题,确保西南项目高效、有序推进,为深圳水务高质量发展、“双区”建设添砖加瓦。

(来源|深圳原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