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四川大英县: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安全优质水流进百姓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供水之窗

当前,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正在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积极探索以水利项目资金投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助推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供水工作再上新台阶,让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智慧化管网改造 村民满意又叫好

9月6日上午11时30分,大英县象山镇桥头村村民杨洪久正准备洗菜煮饭,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而出。

“以前吃的自来水杂质多、水质差,水量还不稳定。”谈及过去用水“难”,老杨说:“咱家曾取过井水,挑过河水,并投入资金购买水泵抽水,且不说算下来投入多,洗衣煮饭还很不方便。”

用水为何难?笔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象山镇桥头、牟家沟、梨浅垭3个村就通了自来水,因原集中供水站的水源取自河水,部分指数不达标,加之供水站修建年代久远,供水工程规划、设计落后,水体浑浊,还存在管网破损、渗漏、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用水。

为谋“一池清水”,去年3月,大英县利用城镇供水设施提升改造项目资金和2021年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对象山镇桥头、牟家沟、犁浅垭3个村进行供水管网改造。

“我们利用3个村原有供水设施及部分主管,新铺设28公里主支管网与原管道结合形成环状管网,并将管道接入城市供水管网,便于水质监管和流量监测。”大英县城镇供水设施提升改造项目负责人赵雪飞告诉笔者,通过管网改造可满足1.2万人的饮水需求。

“我们设置了流量计、数据采集、传输等传感设备在线监测水务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等系统,形成‘水务物联网’。”县润民供水公司调度中心责任人喻彬指着智慧农饮水监管系统屏幕向笔者介绍,通过水务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各类数据进行实时监视和智能分析,可提供分类、分级预警,以便维修人员及时到位检修。同时,项目也在积极打造线上缴费平台,村民不用跑到5公里外的收费点缴水费,只需在手机上就能完成,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

探索相关联结机制 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疏通水系“毛细血管”,让村民享用“甘甜水”。管网改造不仅让广大群众喝上了“放心水”,也为老百姓带来了经济收益。

为促进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县润民供水公司与项目区内的集体经济组织——大英县象山镇桥头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签订了《劳务承揽合同》。根据合同,象山镇桥头、牟家沟、梨浅垭3个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的供水管线及相关设施设备安装、维护、维修等,由村集体组织就近招募务工人员提供劳务服务。

据统计显示,该项目已吸纳136人次就业务工,发放劳务工资30余万元。

用好水利项目资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大英县还积极探索以水利项目资金投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将工程专项移民后扶资金120万元按照6:4进行量化,将其中48万元作为集体的量化资金投入到县润民供水公司,由该公司使用、管理和经营。项目建成后,其涉及的3个村集体每年可按3%的比例进行固定分红一次。

大英县润民供水公司负责人赵雪飞介绍,为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除正在实施的城镇供水设施提升项目外,根据县域实际和群众期盼,大英县筹划包装了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即寸塘口大型集中供水站升级改造、星花大型集中供水站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同时,县财政投入资金1000万元,助推农村供水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我县将以象山镇桥头、牟家沟、梨浅垭3个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为试点,总结经验向全县推广,提高农村供水水质保障,推动乡村水务助力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力争在‘十四五’末大英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大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晏刚如是说。

(龚海荣 杨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