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让党旗在防汛抢险一线高高飘扬——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广大党员干部众志成城确保供水安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风采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门头沟区、房山区等部分地区成为洪涝灾害“重灾区”。在关键时刻,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各级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示范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抢险在前,让党旗在防汛抢险一线上高高飘扬。

良泉公司房山管理所所长杨桂娟:险情当前 供水人责无旁贷

京水集团1   杨桂娟.jpg

“爸爸的手术安排好了。奶奶、姥姥家都挺好,您别担心!家里有我呢!我就是不放心过来看看您……”说着说着杨桂娟的儿子有些哽咽。

从7月29日北京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后,集团良泉公司房山管理所所长杨桂娟就一直驻守单位,连续10天没回家。突然看到儿子出现在眼前,她有些惊喜,又有些心疼。80多岁的父母就住在房山管理所附近,但这段特殊时期,杨桂娟一直都没有时间去看望,她在忙的是保障区域内3万居民的用水安全。虽然经受过“7?21”强降雨的考验,但杨桂娟的心还是提到了嗓子眼,她时刻关注着雨情、汛情变化,统筹部署所里各项工作。

险情突发!受持续强降雨及大石河洪水影响,水源地井群被淹,祁家坡水厂上游管网遭遇严重损坏,主水源中断。城关和周石地区供水告急。

杨桂娟主动出击、协调各方,带领全所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她第一时间与公司主管领导商讨供水调度方案,对祁家坡水厂实行减压减量供水,争取延长供水时间;分派职工及时联系受影响的社区居委会、物业,以及医院、学校等大型用水单位,争取理解和支持;紧急组织人员奔赴娄子水水源地,连续48小时冲洗井室,成功启用娄子水水源,向周石地区及城关南部地区低层居民紧急供水,尽所能满足用水需求。但娄子水水源毕竟有限,区域范围内的109个小区中还有88个无水小区等待支援。

“杨所,房山区第一医院、房山中医医院来电话,透析室急需水源保障病人生命!”营销副所长王金海赶紧向杨桂娟汇报。

“优先为医院供水!其他地方我再想办法。”杨桂娟决定从房山管理所仅有的7辆水车中紧急调派3辆,为两个医院不间断供水。剩余的水车更少了!杨桂娟万分着急,再难不能难用户,她想尽办法争取支援。

    在她一次次沟通下,城关办事处调配30辆洒水车负责给无水小区送中水,房山管理所负责为无水小区送饮用水,居民按需接取,这样可以使珍贵的饮用水得到高效利用,用水难题得到暂时缓解。

    但随着停水时间拉长,群众诉求与日俱增,高温湿热的天气用不上水,杨桂娟心里焦急万分,她一再争取应急供水车,区水务局、环卫部门和集团兄弟单位紧急调车支援,最终水车数量增加到26辆,基本满足居民用水需求。她还组织人员协助冲洗房良连接管线,通过良乡水厂应急供水,解决大石河以东地区桥梁厂、实验中学等1400户居民、30个单位用水。

8月7日,京燕输水管线漏点基本修复,7天的坚守和等待终于迎来了曙光!杨桂娟马不停蹄带头制定祁家坡水厂恢复运行保障方案,带领全所人员协助开展管线冲洗作业。8月8日凌晨,检测水质数据合格,祁家坡水厂正式恢复供水。

一幅幅抢修场景历历在目,一件件应对举措坚实落地,杨桂娟带领房山管理所克服了重重困难,千方百计保障了3万户居民、30余个保障性非居民企业的基本用水,以及房山区第一医院、房山中医院、城关敬老院等特殊行业的“生命之水”。“我们身后是千家万户,再苦再难,群众吃水也不能断!”在杨桂娟心中,民生大于天,守护供水安全责无旁贷。

良泉公司良乡管理所所长宋辉:守职工安全 护供水平稳

京水集团2   宋辉.jpg

集团良泉公司良乡管理所管辖的京煤水源地、磁家务水源地位于房山山区,遭遇极端强降雨和山洪,受灾情况相对严重。

“幸亏所长提前给我们打了电话,让我们紧急撤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良泉公司良乡管理所京煤班组负责人宋雷在山上被困两天后获救,看着眼前洪水退去留下一片狼藉,情绪难以平静。

7月30日,持续暴雨使附近河流水位线逼近堤坝,随时可能发生洪灾。良泉公司京煤水源地依傍在山脚下,地势低洼,不仅面临洪水危险,更有可能遭遇泥石流,形势非常严峻。

“马上带领班组撤离到磁家务水源地,一刻都不要耽误。路上千万注意安全!”良乡管理所所长宋辉火急火燎地给宋雷打电话。接到命令,宋雷迅速带领班组撤到了地势更高的磁家务水源地。不久后,滔滔洪水犹如凶兽一般,携着倾盆大雨,冲过层层防线,瞬间淹没了低矮的村庄。

路没了!桥断了!随着防汛形势一步步变化,宋辉及时与磁家务村书记陈燕辉取得联系,安排京煤班组随村民不断更换撤离位置,从京煤到磁家务水源地,再到磁家务大队,最后转移到最高的山坡。宋辉与京煤班组职工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不眠之夜。每一次转移都牵动着宋辉的心,他不停地打电话询问,确认职工安全状况,研判防汛形势,安抚职工情绪,在他的指挥下最终大家转移到安全场所。

洪水渐渐褪去。由于信号中断,宋辉与被困职工失去了联系,他心中万分焦急,立即驾车前往受灾区域,徒步赶到磁家务村临时安置点,看到大家平安才放心。

汛情稳定后,宋辉马不停蹄着手安排灾后复工复产工作。京煤水源地、磁家务水源地受灾严重,井院内外都被厚厚的淤泥阻隔,淤泥最深处足有60厘米,抢修设备根本进不去院子。宋辉决定成立临时灾后重建指挥小组,与班组职工一起清理淤泥、重组水泵、修复加氯机、恢复供电、巡查管线。

在他的号召下,许多党员职工踊跃报名,最终抽调了16名骨干力量参与抢险救灾。宋辉带领大家先是集中力量清理淤泥,之后分工协作,紧急调试设备,修复受损设施,经水质检测合格,及时恢复正常供水。

与此同时,受洪水冲击,良乡水厂水源一度中断;后经多方协调,找到临时水源解了燃眉之急。防汛救灾和恢复供水,摆在宋辉面前的工作千头万绪,稳定水厂运行,组织冲洗管线,解决疑难诉求,调配应急水车,持续抢险救灾……良乡管理所担负着良泉公司半数以上用户的供水任务,工作量可想而知。宋辉却从不犯难,在他与良乡管理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供水秩序快速恢复。

应对险情,临危不乱;困难面前,勇于担当。“党员干部关心职工、冲锋在前是应该的。”宋辉如是说。正是言行一致、铁肩担当,让他成为了团队的主心骨,也让他胸前的党徽闪闪发光。

良泉公司良乡水厂工艺水质负责人崔艳梅:保供队伍中的“铁娘子”

京水集团3   崔艳梅.jpg

“气象台发布橙色预警,暴雨不久就要来了。小邱,召集人员马上开始应急预案桌面推演。”“我这就去!”

 “降雨强度或超2012年‘7·21’……”看着新闻,良泉公司良乡水厂工艺水质负责人崔艳梅眉头紧锁,心中掠过一丝不安。虽然已经相隔11年,但那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依然让人心有余悸。来不及多想,她快步走进会议室主持演练工作。

自7月29日以来,北京持续暴雨,房山区再次成了“重灾区”。由于前期准备充足,强降雨期间,良乡水厂工艺设备运行稳定。但上游张坊水源遭暴雨洪水冲击,京燕输水管线出现漏点,良乡水厂面临水源中断的困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崔艳梅心急如焚。随后接到良泉公司下达指令,要求良乡水厂紧急采取减压减量供水措施,延长维持供水时间。没有水源可怎么办?大灾面前,每一滴水都可能成为珍贵的“救命水”。良乡水厂继续取用输水管线中仅有的存水,尽最大努力争取小流量不间断供水,保障一二层用户有水可用。

防汛形势瞬息万变,原水浊度也时有波动。由于水源流速改变,给水厂制水工艺带来了挑战。“崔姐,原水浊度从2NTU突增到40NTU了!”小邱在巡查时发现原水浊度升高,立刻向崔艳梅汇报。

“马上进行混凝试验。”崔艳梅迅速下达任务,带着化验员跑去实验室,同时叮嘱运行人员时刻关注原水情况。试验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崔艳梅指导运行人员调整PAC和三氯化铁药剂投加量,使高效池出水浊度始终保持在0.2NTU,顺利应对了此次水质突变。

在多方协调下,很快找到了临时水源为良乡水厂供水,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切换水源同时也给水厂工艺运行带来了不小压力。为了及时妥处突发事件,崔艳梅连续数日坚守在中控室,实时显示的水压、水量、加药量和出厂水各项指标时刻牵动着她的心。凭借多年经验和过硬的技术,她不断调整原水取用量和工艺运行参数,保证出厂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从雨前预警开始,崔艳梅安排水质化验员加密检测频次,时刻关注水质变化情况;险情期间,崔艳梅调整原水进水10余次、药剂调整30余次,组织水质化验4000余项次。在她的带领下,良乡地区居民用水基本得到了保障,水质合格率达100%。

 “让百姓用上放心水。”早已成为崔艳梅坚守的信念。“我们都叫她铁娘子!总是身体力行,意志特别坚强!时刻都在工作,我真的特别佩服她!”同宿舍的宋高飞对她如此评价。这就是崔艳梅,一个小小的身影,爆发着无限能量,永远初心不改。

第九水厂电工班长王毅、钳工班长杨玉民:老班长冲锋在前 60小时坚守抢险一线

京水集团4   第九水厂.jpg

7月31日,极端强降雨导致门头沟区河流水位暴涨,城子水厂机房被淹,机泵停止运行。第九水厂立即组建由副厂长童立涛带队的20余人抢修队伍,紧急驰援城子水厂。经过60多个小时连续奋战,圆满完成抢修任务。

“进去一脚水、出来一身泥。”这是电工班班长王毅谈到抢修时的最深感受。下午两点,抢修队到达城子水厂,眼前的情景让他们终生难忘,机房地面满是积水,机器设备上布满了厚厚的淤泥,屋内极度潮湿闷热。面对困难,抢修人员没有被吓到。

为了加快检修速度,王毅带领的电工班与杨玉民带领的钳工班同时交替作业。“要保障电机水泵顺利启动,电缆是关键,更换电机已经很耽误时间,电缆要是出了问题,更换时间就会更长。”对于拥有三十多年工龄的老电工来说,王毅深知电缆的重要性。几名技术人员现场商定后,决定先对电缆进行检测。

一台电机有1根主缆和近50根控制电缆。电缆被污水浸泡,电缆头糊满了污泥,他们就用布一点点擦拭。去除污泥后,再用热风枪烘干,然后进行摇测绝缘和做耐压试验。一套工序下来,王毅和伙伴们全身都被汗水湿透。

钳工班班长杨玉民是北京市劳模,接到抢修任务时他已连续在岗坚守三天,但他毫无怨言,一心一意投入到抢修工作中。钳工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没有电源,天车不能工作。杨玉民与王毅商量后,决定加装临时电源,借用禹通公司一台抽水泵电源,解决了天车电力问题,为顺利开展抢修铺平了道路。

在抢修现场,无论是管道组装、布线,还是基座改造、泵体固定校准,杨玉民都精益求精地完成任务,为队伍里的青年职工树立了榜样。组建队伍时,他就有意识地挑选青年职工和老职工人数各半,抢修作业中,新老职工相互配合,使得老职工传授经验,新职工技能得到提升。

虽然身上溅满泥污,汗水湿透衣衫,抢修队员都无所畏惧,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尽快修好设备,恢复供水。从一个不眠夜,到另一个不眠夜,杨玉民、王毅和战友们连续奋战60多个小时,对5台电机的200多根电缆进行了烘干和测试,除一根主电缆头更换外,其余电缆均符合指标;先后完成5台机泵安装调试,顺利恢复水厂供水运行。

这次抢修任务成为了钳工班和电工班的共同记忆。每名党员都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他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防汛救灾中传递先锋力量,践行责任担当,诠释着京水人“确保首都供水安全”的初心和使命。

禹通公司抢险人员:争分夺秒排险情 抢险救援急先锋

集团禹通公司支援队伍是应急抢险的重要力量,在门头沟城子水厂、房山区佛子庄乡、丰台区王佐镇等抢险现场都能看到他们紧急抢险的身影。

禹通公司安全保卫科负责人张辰是门头沟人,在赶赴门头沟城子水厂支援的路上,看到满是积水、淤泥的道路、被洪水连根冲倒的大树,心里很是担忧。接到抽水清淤任务后,他立即投入到抢险工作中。厂区内积水齐膝,淤泥没脚,张辰冒着大雨不断协调人员、设备到各处开展清淤、抽水工作。他艰难的蹚着泥水往返于各处关键节点之间,人手不够他就跟着挥锹铲土,缺少物资他就及时沟通调配,用他的话说:“身为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要顶在前面、冲在一线。”

    禹通公司北洼路维修所经理吕雅冰带领抢险小分队及时赶赴现场,由于路上积水太深,他曾几次下车蹚着及膝深的泥水为车辆探明路况。连续抢险中,他长期患病的双脚在泥水中长期浸泡,疼得有些不听使唤,走路有些艰难。看着大家鼓足干劲抢险救援的一幕幕,他心想无论多难也要坚持撑下去!直到带领队员完成抢险任务,吕雅冰才回家休息。

孙腾飞是集团防汛抢险大队队长、禹通公司机械项目部经理。接到抢险任务后,他立即召集人员组建起抢险大队“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召全体党员和青年骨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青年突击作用,主动担起急难险重任务,尽快排除险情。从防汛车辆机械调度、防汛物资补充,到应急供水点部署,孙腾飞部署得面面俱到,时刻保持临战状态,最忙最累的那些天,往往每天仅睡三四个小时,但再苦再累,他依然咬牙坚持。半个月来,孙腾飞组织出动人员近3100人次、车辆1900余车次,支援抢险点位和应急供水点位180余处,圆满完成应急抢险任务。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