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坝上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带,辖4镇10乡233个行政村,人口22.45万人。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3982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900万立方米,地下水9910万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量2828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并不丰富,属资源型缺水地区。近年来,沽源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力推进节水护水治水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强化整体统筹,健全节水工作体系
狠抓责任落实。成立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履职、市场调节、公共参与的工作机制,把任务分解到版块条线,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把压力传递到每个人头,全面压实全县各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节水责任。
狠抓制度落实。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取水许可论证、节水评价等制度,对确需新增取水井的,按照限采区“用一减二”、一般超采区“用一减一”的比例,同步消减取水单位地下水许可开采量。同时,对纳入河北省机井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取水井全部实现取水许可覆盖,并结合全国取用水专项整治行动,对不符合办理取水许可的取水井进行关停,有效杜绝了无证取水问题发生。
狠抓监督考核。将用水效率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质量重要指标,制定年度节水监管专项行动实施计划,组建检查队伍,对用水户用水、节水情况进行逐一检查,建立问题台账。由县检察院牵头,组织各乡镇、水务局、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对违法违规取水行为进行监督执法,有效打击非法盗用水资源等违法行为。同时,认真组织开展高质量发展考核、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考核中水资源节约集约指标的评价工作,以考核监督倒逼工作落实、责任落实。
强化综合施策,完善节水工作措施
推动农业节水增效。沽源县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部署,科学谋划、积极推动、攻坚克难,目前累计压减水浇地9.06万亩、关停机井1713眼。同时,结合县域气候特点和种植现状,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以特色种植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积极推广节水品种,大力发展藜麦等旱作种植。
推动城镇节水降损。持续加大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力度,推广普及生活节水器具,推进学校、医院、宾馆、餐饮、洗浴等重点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2020年投资200万元完成县域社会节水型达标建设任务。
推动工业节水减排。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升级,大力推广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生态景观补水和农林灌溉。定期组织企业开展节水能力培训,并依据《河北省水平衡测试管理办法》及水平衡测试台账,组织符合测试条件的工业企业按照要求有序开展水平衡测试,推动工业节水减排持续走深走实。
强化宣传引导,形成节水浓厚氛围
广泛宣传引导。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组织开展节水主题宣传活动,现场进行知识科普,倡导节水行为,提升全民节水意识。同时,在全县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医院等多层面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号召把节水行动带到家,营造“人人带家庭,家庭带社会”的氛围,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同保护生命之水。
注重行业引导。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将节水工作与其他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持续加大对分管行业领域和用水大户节水宣传引导工作,利用全县40辆公交车、80辆出租车LED等户外媒介,循环播放节约用水提示语,增强宣传覆盖面。目前,全县共创建节水型企业7家、节水型公共机构24家、节水型居民小区5处。
强化末端引导。县城社区组织社区工作者通过社区居民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持续加大节约用水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树立节水意识;乡镇组织村干部利用大喇叭及村民微信群进行节约用水宣传,增强爱水护水节水自觉,全县水资源利用率稳步提升。
(来源:河北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