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加强技改为民生,创造发明见智慧 ,古老泵站有历史——南京水务集团排水设施泵站探访侧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排水卫士

■ 南京水务集团 范 星 汤 玮

2023年,南京梅雨季持续了36天,期间强降水次数多、累积雨量大、短时雨强大、突发性强。在滂沱大雨中,排水设施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密切关注雨情,守牢城市防汛排涝“屏障”。南京水务集团的泵站在哪里?暴雨时的雨水抽排到哪里去了?带着疑问和好奇,我们走进排水设施运营泵站,开启实地探访之行。

“小改造”为“大民生”

排水设施养护是“良心活”。7月26日,我们来到位于应天花园旁边的南京水务集团集合村泵站。泵站外,该集团排水设施运营中心泵站管理科科长邓敏带着我们参观,耐心地为我们科普业务常识:城市排水设施的管养维护工作是城市运行中一项重要的“良心活”。深埋地下形如蛛网的污水管网、大大小小的泵站、一道道水闸、成千上万密布大街小巷的排水检查井,它们相当于城市的“消化排放”系统,在管理上容不得半点疏忽。污水管道淤积或是泵站运行故障,污水就会漫溢、“跑偏”;水闸启闭不及时,河道水位就可能“吃不饱”或“吞不下”;排水检查井移位或缺失,老百姓“脚底下的安全”就不能保障。集团管辖的排水设施点多量大线长,管道深埋地下,各个泵站地点分散,维护管养工作需要精心、细心,更需要良心。

南京1    西水关泵站 (1).jpg

西水关泵站

54个泵站日日夜夜各司其职。目前,由南京水务集团管辖,分布在南京各个区域的污水、雨水、引水泵站共计54座。从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沿街商铺等排出的污水经由污水管道进入污水泵站,通过泵站提升再送至污水处理厂;引水泵站根据玄武湖、内秦淮河、友谊河、南河等主要河道景观的需要,随时开泵或打开闸门补水;雨水泵站除了承担保持日常河道景观水位的职能外,还是主城区汛期排涝的主力军。每年的5月至10月,是邓敏他们最忙碌的日子。一遇大雨,大大小小的泵站要根据雨情和上级调度,及时执行指令,一座座前池、一组组机泵、一道道水闸全力排涝,昼夜不歇。

泵站养护的“秘密武器”。城市污水或雨水泵站的前池内,常有大量粪渣、油块、枯枝等漂浮杂物挡在进水闸门前,无法利用闸后的机械格栅进行清捞。中心采用加长竹竿套网兜的方式进行人工清捞,筛出大体积杂质。而像长布条、塑料绳之类的柔性杂物则易穿过机械格栅进入泵池,缠绕或堵塞叶轮,造成故障频发的同时,影响出水效率,甚至会冲击整个污水系统的稳定运行。为此,中心特意从“排水青年突击队”中挑选了范华钧、胡宝军这两名95后职工去考了市政工程潜水员。经过一个月的封闭培训、考核,他们成为了有正规资质“潜水蛙人”。上岸可操作机械调排清疏、下池可负重摸排水泵故障,小伙子们个个“武力值”爆表。

南京2    潜水蛙 切图.jpg

忙上忙下的“捞污小机器人”。集合村泵站前池内,我们看到一只不锈钢桶盛满了池内的油污块,被链条带上来后,向前池护栏外“一点头”,桶内滤过水的污物就自动倾倒进垃圾桶内。“这是什么黑科技?”我们好奇地问邓敏。原来,这个勤劳的“捞污小机器人”叫前池浮渣收集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旋流装置形成高流量吸力,迫使池内漂浮垃圾往收集桶方向聚集。利用内外桶的过滤网使得垃圾和水分离并捕获垃圾,然后由电动升降装置把垃圾自动送到池子上方并自动倒入垃圾桶。污物从收集到固液分离到垃圾上岸,再到自动装桶,几分钟轻松搞定,彻底了弥补格栅除污机无法在高水位打捞漂浮垃圾的缺陷。

转个不停的“蓝色小旋风”。在黄河路泵站,中心还试点安装了蓝色的立式双曲面螺旋搅拌器。结构精巧的双曲面搅拌器在水下很“能打”。它的工作原理是在渐开双弧面上布有八条导流叶片,液体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沿叶轮圆周方向作切线运动,经池壁的反射作用,形成自上而下地循环水流,能有效地消除搅拌死角。浮渣、油污被搅拌器自动变速产生的旋流打散后,被水泵带走,不仅能减少水泵堵塞的频率,还能降低捞污成本。  

日常管养中,邓敏和同事们开展了大大小小各种技术改造,例如:大中桥污水泵站前池分仓后,实现了泵站不停产只减量的状况下进行水泵检修;安江河引水阀门改造,将人员井下操作的方式改为井上操作,消除了井下作业的安全风险;翠林北路污水泵站先行试点使用无堵塞铰刀泵,将原每周一次水泵吊检的频率降低至每季度一次,杂物堵塞水泵叶轮的状况得到极大缓解;对螺旋压榨机出水仓改造,以加长螺杆的灵活调节,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龙江等10座污水泵推进除臭设备更新升级,配备生物土壤除臭系统或植物液除臭系统,臭气污染显著减少……这些成功的技改项目,在提升污水泵站管理质效同时,为保障城市排涝,打造水清岸绿的良好人居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发明”见“大智慧”

系好“安全扣”, 上好“安全锁”。快到中午,集合村泵站的站长习坚翔正在吊检潜水泵。他头戴安全帽,腰背上系着安全绳,绳子的另一头固定在安全锁扣上。刁站长把起重机吊钩下到集水池后,一眨眼功夫就找到潜水泵的吊耳并将其勾住。我们一边惊叹他一秒“盲吊”水泵的绝活,一边也很好奇,吊泵时为什么要穿得像蜘蛛侠一样?原来,潜水泵吊检过程中,要把集水池盖板提起,吊检人员站在敞开的集水池井口。虽然穿戴安全绳但没有合适的固定点,脚下一滑,存在坠落池内等安全隐患。邓敏和他的同事想出了一个“金点子”,在泵房内靠近每一台水泵井口的墙面或地面设置了一个安全锁扣,便于吊检人员固定安全绳。增加安全锁扣后,大大地保障吊检人员的“脚下安全”。

南京3   吊泵备选.jpg

“一站一案”护笼爬梯,用心、安心。因为很多泵站周围种植着大量树木。汛期、台风天气过后,周围一些树木的树叶枯枝会吹到屋顶,造成落水管堵塞。值班人员需要经常利用伸缩架梯上房清理。为避免坠落风险,中心根据各泵站的特点制定了护笼爬梯“一站一案”,依次完成了西水关、小行等泵站的升级改造工作。爬梯四周的护栏像个圆筒,上下攀爬很方便,人性化的设计,让职工的安全感拉满。

 “小泵站”有“大历史”

有风格、有颜值。临近傍晚,我们驱车来到位于水西门广场南侧孙楚楼的西水关泵站。一抬眼,泵站的屋顶是“水晶天”和“漫画云”,鹭鸶鸟划过前池水面,飞向天边的晚霞。古色古香的西水关泵站与对面赏心亭遥遥相望,连缀起美不胜收的“秦淮佳景图”。毋庸置疑,西水关泵站绝对是雨水泵站里的“颜值担当”。

有历史、有故事。当我们问起为什么这个泵站前后都有个船闸?邓敏打开话匣子,讲述起西水关泵站的“前世今生”。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东水关、西水关是“十里秦淮”的一头一尾,被老南京人称为“龙头”和“龙尾”。五代南唐时,秦淮河南段下游处有一座下水门,这就是西水关的前身。到了明代,南京筑城墙时将下水门改建成西水关。西水关和东水关一样,都为水闸码头。过去,西水关两岸人烟稠密,游船如织,商业繁华,六朝古都的故事就这样流淌在桨声灯影里。大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了“昨晚西城月,青天垂玉钩。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的诗作,为西水关旧址增添了一丝浪漫色彩。

1954年,南京在西水关附近建成一座小型泵站。1968年,又在原偃月洞外大洞口增建闸门一座,同时利用民国时期修建的西水关防洪闸作上闸首,组成套闸,在城内外正常水位情况时可恢复船只通航。1987年,拆除西水关防洪闸及泵站,重建闸、站、船闸合一的西水关雨水泵站。如今,历经改造后的西水关泵站主要承担内秦淮河南段的引水和排涝任务。降雨期间,泵站机泵全力运转,与铁窗棂泵站、象房村泵站、武定门泵站共同承担内秦淮河流域25平方公里的防汛排涝功能。非降雨期间,负责控制内秦淮河南段河道的景观水位。

结束一天有趣的探访,我们对南京水务集团排水设施运营中心的同事心生敬佩。这些年,这支骁勇善战的团队为什么载誉满满?椅背上,那件板正的黄色工作服给了我们答案:在狂风暴雨里,那是他们守护城市安澜的“战袍”;在平凡的日子里,那是他们造福百姓,扮靓城市“幸福河湖”的“铠甲”。“一条心,一起干!”对待工作永远都充满热爱,充满干劲,是这支金牌团队制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