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彭永臻院士荣获“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天地

近日,在“纪念北京市科协成立60周年首都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上,首批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名单公布,30人荣获“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其中彭永臻院士获此殊荣!

1691552946425584.jpg彭永臻2.jpg

彭永臻长期处于教学科研第一线,专注攻关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40余年,在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01 坚持创新,科研成果丰富

彭永臻主持研发的2项关键技术入选2019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 (水污染防治领域)》(全国26项, 4年评一次)。“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低碳脱氮关键技术与过程控制”,入选2022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绿色低碳领域榜单(全国2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与技术发明二等奖共4项、何梁何利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与一等奖9项。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310余项并转让140余项;出版专著8本,3本是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50余篇,其中IF >10.0的200余篇,高被引论文14篇。

02 砥砺奋进,积极推动学科建设

彭永臻3.jpg

彭永臻带领团队经多次申报、答辩、现场考评,2016年牵头获批“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是我国环保领域首批国家级研发平台,也是城镇污水处理领域唯一国家级科研基地。2017年牵头获批“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控制创新引智基地”,是首批地方高校国家“111计划”。

03 悉心指导,培育人才成果丰硕

已培养工学博士99人,其中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人获提名奖。近五年,指导4名博士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北工大共11人),2名入选德国“洪堡学者”,2名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指导多名博士生荣获奥加诺特等奖、唐孝炎创新奖特等奖、高廷耀环保奖。

04 永无止境,突破工程化应用瓶颈

彭永臻4.jpg

首次发现“短程反硝化”过程,并开发其与厌氧氨氧化耦合深度脱氮技术及应用,在该领域发表国内外前10篇SCI论文。首次提出并实践了城市污水“部分厌氧氨氧化”的思想、技术与工程应用。近年来,建成并正在运行9座厌氧氨氧化中型试验,并在国内外率先完成了污水短程反硝化耦合部分厌氧氨氧化工程应用,突破世界前沿技术厌氧氨氧化的工程化应用瓶颈。

主持研发的多项技术在全国200余座工程中应用,专利转让100余项;先后4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与技术发明奖,省部级科技一等奖8项。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