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四川成都:森林式污水处理厂每月“吞污吐清”上百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排水卫士

遍布在城市之中的污水管道不易被人们重视,但污水处理却是“城市里子”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污水处理能力不仅事关环保问题,也事关城市遭遇大雨时会不会形成内涝等。

走进新建的四川成都高新西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映入眼帘的是茂密的植被,绿色的管道排布整齐,其间横铺着青绿的草坪,仿佛踏入了一片城市森林。据悉,该项目现已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每日能处理3万吨污水,待正式投产后,将日处理8万吨污水,也将是成都市工业污水处理厂出水指标最高的项目。

成都1.jpg

成都高新西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航拍

AR、3D动画助力施工过程

“这里本来就地势低洼,往年在强降雨的时候,污水、粪水都会溢出流到路面上来,住在附近的居民都非常困扰,行人也只得踮着脚尖、捂着鼻子快速通过。高新区曾修建过临时应急污水处理设施,但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五冶集团项目负责人李皓介绍道。

几日前,成都下了一场暴雨。试运营期间的成都高新西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充分利用周边道路市政管网,对片区雨污水全面收集,经过多层级处理后排入清水河中。清水河水质依然清澈,路面也无积水,是项目完美经受住暴雨考验的有力证明。

回忆起建设过程,李皓表示,最大难题在于地下管线的设计与施工。“这座污水处理厂是半埋式的,相较我们之前修建的全埋式地下管线而言,半埋式结构优势是成本较低,但需要协调好地下和地上错综复杂的管线,对施工设计的要求更高。”

成都2.jpg

BIM展示

“为了确保安全和提高工程质量,我们积极推动了BIM技术创新运用,包括大数据智慧工地管理、成套工艺流程模拟、VR技术交底、AR虚拟现实等,还运用了3D动画形式进行技术交底,非常‘酷炫’!”

成都3.jpg

BIM+VR全景技术交底

将是全市工业污水处理厂出水指标最高的项目

当记者走入该厂二沉池区域,发现从肉眼上来看,这里的污水已经和大多数河流的清水相差无几了。用力吸气,闻不到污水味。“污水到了这里,实际上才在污水处理厂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接下来还将经高效沉淀池、活性焦吸附池、V型滤池和紫外线消毒为主体的处理工艺才会排入清水河中。”现场负责人介绍道。

据介绍,其中的活性焦吸附池可以有效吸附生化反应中无法去除的溶解性有机物;污水再经过V型滤池,进一步去除水中悬浮和胶体物质,从而保证化学需氧量、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浓度等达标,最终再流经紫外消毒渠,紫外灯照射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同时还能抑制出水渠内藻类繁殖。经过层层处理,达标后的水最终排入清水河。

据了解,排入河流的水将达到枯水期时排放指标中的重铬酸盐指数、废水中氨氮含量指标和总磷执行地表三类水标准。对于未列入排放标准中的污染物指标,也将按照一级A类标准执行。

“正式投产后,这将是全成都工业污水处理厂出水指标最高的项目!”李皓说。

据介绍,该污水处理厂投产后,将处理清水河以南区域、高新西区“5+2”产业园区、郫都智慧科技园C区及德源街道等片区的污水,涵盖了郫都区卫星城区、花园镇、友爱镇及附近的新型社区。据统计,到2025年,该区域人口将达到约97.6万人,到2030年,该服务片区内的总人口将达到112万人。

成都4.jpg

涵盖范围地图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