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通过通水阶段验收,这标志着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具备通水条件。
受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委托,陕西省水利厅组织召开引汉济渭工程通水阶段验收会议。验收组专家深入工程一线,实地检查工程建设情况,并查阅相关资料,详细听取了参建各方工作汇报,经充分讨论,形成《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通水验收鉴定书》,同意通过通水阶段验收。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由调水工程(一期工程)和输配水工程(包括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组成,包括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98.3km的秦岭输水隧洞三大部分。
目前,黄金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建成,即将下闸蓄水;三河口水利枢纽已经全面建成蓄水,具备供水条件;秦岭输水隧洞于2022年2月22日全面贯通,已经全面完成通水过流测试;输配水工程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并与西安黑河水库供水管网联通,具备向西安供水条件。
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汉江水将被调引至关中渭河流域,解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等4个重点城市,西咸新区5个新城,渭河两岸长安区、临潼区、兴平市等11个县市区以及渭北工业园区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受水区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411万人。
(来源:央视新闻)
链接>>>
人类首次成功横穿秦岭底部!引汉济渭工程有多牛?
陕西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也是人类从底部横穿秦岭的首次尝试。
秦岭输水隧洞全长98.3公里,最大埋深2012米,隧洞穿越地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曾经面临着诸多世界性难题。但最终,这些工程难题被我们一一化解,一个个世界难题变成了世界纪录。
什么是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的建设有多难?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未来有何重点?
什么是引汉济渭工程?为什么要穿越秦岭?
引汉济渭工程是将汉江的水引到关中,主要解决关中的渭河南北两岸城市群的缺水问题。引汉济渭工程预计每年将调度15亿立方米的汉江水到关中,将满足渭河南北两岸1400多万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通过优化配置陕西省的水资源破解关中地区的用水瓶颈。
引汉济渭工程是一个省内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连接陕南和关中两个地区。引汉济渭项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一期的调水工程以及二期和三期的配水工程。一期的调水工程由汉江干流上的黄金峡水库,汉江支流子午河上的三河口水库,以及秦岭隧洞这三部分构成。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引汉济渭秦岭隧洞总设计师李凌志表示,引汉济渭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有效补充。
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必须要穿越秦岭这一自然屏障。秦岭是我国的南北分界线,东西绵延1600多公里,秦岭地区南缓北陡,山体宽厚。与绕道秦岭相比,从秦岭底部横穿是距离最短、投资最省的工程建设方案,且对秦岭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隧道掘进过程面临怎样的困难?
秦岭输水隧洞是人类首次尝试从底部横穿秦岭,工程难度极高。
正式掘进前需要在勘察选址方面下足功夫,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方案,若有一处思虑不周就有可能导致方案失败,投资浪费。
正式施工后,施工人员所要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长隧道的精准贯通测量问题。隧道的南北两端同时开挖,最后在中间接头,精准贯通测量的目的是让隧道可以在中间成功对接,完成隧道的贯通。精准贯通测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需要穿针引线般的精度。李凌志指出,岭南4号洞到岭北5号洞之间的精准贯通测量工作尤为困难,4号洞与5号洞之间的距离为27.3公里,而一般公路、铁路等工程的规范长度是20公里。经过大量的科研攻关,现场测试和方案的来回比选研究,工程建设团队最终成功解决了长距离贯通问题。
长距离硬岩掘进也是隧道掘进过程中的“硬骨头”。建设团队在前期尝试使用高压水破岩,或者加热岩体以增加岩体裂隙,但效果一般。最终团队将目光转向硬岩掘进机的刀盘。团队对国内外的10多个厂家生产的刀具进行调研,现场试验,总结分析,最终确定一个效果最好的刀具帮助“啃掉”岩石。
同时,有害气体也增加了施工难度。有害气体一般存在于煤气地层,但秦岭地区没有煤气地层,因此在设计方案之时并没有考虑有害气体,导致施工设备并没有防爆功能。在施工过程中遇上有害气体后,施工人员就对部分投入较少的设备进行了防爆改造。
除了引汉济渭工程外,我国还有哪些重点水利工程任务?
我国水利资源长期存在时空分配不平衡的问题,除了引汉济渭工程外,我国还有滇中引水、引绰济辽、榆林引黄等多项水利工程。李凌志表示,下一步我国要抓紧建设重大调水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保障城乡供水,助力全面脱贫的发展。同时加快顶层设计,规划好国家水网的总体布局,加快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的建设,加强区域水网的建设。
秦岭输水隧洞的全线贯通意味着引汉济渭工程中最大的难关已经被克服,引汉济渭工程接下来需要加快二期和三期配水工程的建设速度。李凌志表示,西安地区在今年年底有望喝上汉江水。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