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荆门市供水总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马兆芳
1984年底,当荆门市升格为湖北省省辖市刚刚一年的时候,我恋恋不舍地脱下绿军装,怀揣到地方建功立业的青春梦想,有幸成为了荆门住建系统的一名新兵——到荆门市自来水公司办公室当了首位打字员。近三十六年过去了,我有幸认识了建市以来的所有建委主任,他们分别是熊飞、徐源涛、李天贵、高占松、陈启华、杨剑、王俊;有幸在四任供水总公司总经理身边工作过,他们分别是郭斌、朱来华、陈卫国、陈永根;有幸参与和见证了荆门供水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体荆门供水人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使其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同时,我和荆门供水共成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亲历了第二水厂建设。1985年4月,为满足荆门成立省辖市后建设发展的供水需求,荆门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第二水厂。时任市自来水公司经理郭斌任副指挥长;时任公司党支部书记彭厚明负责水费预征及后勤保障;现任荆门城控集团董事长杜佐鹏,当时负责财务管理工作;我具体承担打字任务。当时的打字机是用铅字排列组合的,与当今的电脑打字相比,真是落后了千百倍,速度慢,修改麻烦。
在建设二水厂的过程中,有三件事情至今难以忘怀。一是二水厂建设之初,郭斌经理在赴武汉报批相关项目途中,突遇车祸,他简单包扎治疗后,不顾疼痛,就赶往建设厅相关部门办事。当工作人员看到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脸上血迹未干,头上还缠着绷带时,深受感动,用最快时间为他办理了需办项目。二是从宏图飞机厂通往二水厂要修一条路,如果请专业单位测量设计很省事,但要付一笔可观的设计费用。公司自己测量设计虽然苦些累些,但可节约这笔费用。再三权衡后,郭经理决定单位测量设计,他亲自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冒着酷暑钻入荆棘林里进行测量,仅此一项就节约建设资金十几万元。这充分体现了老一辈荆门供水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三是工程开工之初,我以《二水厂工程破土动工》为题,向当时的《荆门报》投稿,第二天,报社一位编辑向我核实相关情况后,第三天就见了报,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篇见报稿件。当我看到这篇散发着油墨香的报道时,心情激动了好几天,就像看到了我初生的孩子一样高兴。
见证了第三水厂的建设。1997年,为把供水需求矛盾解决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前面,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第三水厂,并成立相应专班。时任自来水公司经理朱来华任办公室主任,副经理高锡龙任副主任。三水厂建成后,因其工艺先进、环境优美,成为市里一个文明示范窗口,先后有中央、省、市领导和同行前来参观指导、观摩学习。
在建设三水厂的过程中,也有三件事情让人难忘。一是为确保设备质量,专班人员与不法供应商进行了斗智斗勇。1998年1月31日,三水厂与上海一家电器厂签订了低压配电设备合同,但逾期未来交货。指挥部派业务人员上门追货时,发现此批设备在苏州开发区一小厂装配,属三无产品。指挥部获悉情况后,采取了果断措施,保证了设备质量,避免了经济损失。二是为了节约建设资金与外商进行了斗智斗勇。三水厂部分资金引进奥地利政府贷款建设,为节约资金,两任经理朱来华、陈卫国等专班人员先后跑省赴京,与外商进行多轮艰难谈判,为三水厂挽回了大量资金。三是为缩短建设工期,指挥部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攻克技术难题,完成软件编程,保证了三水厂按原计划正式并网通水。
参与了荆襄化工供水系统的交接。2004年4月2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将停产五年的荆襄化工集团下划给荆门市管理。市委、市政府迅速组成专班,实施一系列改革与脱困措施,其中之一就是采用改革重组方式,将荆襄化工供水系统资产及相关人员移交到市供水总公司。供水专班人员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就将那里的旧貌换新颜。
参与了宏图飞机制造厂供水系统的交接。2006年12月26日,按照接管荆襄化工的模式,供水总公司又接管了宏图飞机制造厂供水系统。接管后,对厂内管网及时进行了更新改造,对1800余用户全部实行了“一户一表”安装、管理。宏图飞机制造厂供水系统迅速实现了三个转变:由不合格水变成了优质水,间断供水变成了全天候供水,供水服务由不满意变成了非常满意。
见证了荆门城市供水的科技进步。公司成立以来,历届领导班子都十分注重科技的运用和投入,在省内同行业率先建成了供水调度系统、微机收费系统、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远传智能水表抄收系统,并不断更新和完善,注重了科技人员的引进和培养。
见证了荆门城市供水的优质服务。多少年来,几代供水人始终秉承“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的理念,竭尽全力地为用户服务。2008年初,荆门遭遇了50年来降雪量最大、气温最低、上冻时间最长的冰雪天气,造成历史上罕见的雪灾。几天之间,数千只水表和上千处阀门、大小水管冻坏,用户用水中断,加之春节逼近,市民纷纷告急。荆门市供水总公司采取多种措施,全力以赴组织抗冻救灾,保证了城区用户春节用水无忧。2020年初,湖北遭遇了新型冠状肺炎的侵袭,省城武汉封城,全省各城市相继封城。城可封但供水不能中断,市供水总公司为确保疫情期间的正常供水,党委周密部署,指挥若定,广大干部职工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涌现了一大批生动感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事迹。2020年7月,湖北恩施洪水爆发,供水一度中断,荆门供水人在确保荆门供水无忧的情况下,发扬“天下供水是一家”的共产主义风格,组成救援队赶赴恩施救援,受到了当地百姓和恩施州委、州政府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见证了荆门供水的高质量发展。2014年7月,陈永根走马上任市供水总公司总经理。他在前几任经理打下的良好根基基础上,带领公司一班人,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治企有方、兴企有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使荆门供水事业迅速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效益好。2017年,摘取了全国文明单位桂冠;2018年,荣获市长质量奖;今年,又向省长质量奖(长江质量奖)冲刺。营商环境建设湖北省排名第一,荆门市公用行业服务评比排名第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建工作先后在同行业、荆门市介绍先进经验,引来众多单位前来参观学习。2019年底,又刀刃向内,自我加压,率先在全市发起了“不满意度调查”,此举影响深远。以此为契机,2020年内,投资480万元,加大整改反馈力度,切实解决了用户多年未曾解决的疑难杂症供水问题。二是经济效益好。主业辅业连续多年双过亿,漏损率从2014年的35%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提前达到了部颁标准,此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节能降耗、经济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四水厂建设如期开工,目前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三是干部职工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逐年提高。近几年来,公司党委一班人十分关心职工所想所盼,关心职工的疾苦,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家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目前,陈永根上任之初提出的职工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基本实现;按照上级政策规定,该发给职工的福利都发给了职工;每年结合重大节日,使各项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如“三八”开展妇女节庆祝活动,“五一”开展技术比武活动,“八一”开展退伍军人座谈会和军事比武活动,重阳节开展退休职工集体活动,年终开展先进典型人物的评选表彰活动;每年都召开青年职工座谈会,陈总亲自参与,听取青年职工的心声,答疑解惑;四个俱乐部经常开展篮球、书画、摄影、乒乓球比赛以及演讲、征文比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现在,荆门供水公司的干部职工队伍稳定、思想稳定,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庄子曰:“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转眼间,近三十六年过去了,公司员工由1984年我进厂时的87人变成了现在的490人,当初刚进厂时的87人中,现仅剩我和另外一名职工在岗上班了,其余的85人多数退休了,少数长眠了。在长眠的人中包括老经理郭斌、老书记彭厚明等。在荆门供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无数个供水人有的为供水事业青丝变白发,默默无闻地奉献了一生;有的为供水事业负伤致残,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故事可圈可点,其精神可歌可泣。受这些感染,我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忘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讴歌供水的发展变化,赞美涌现的好人好事,先后有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被各级媒体采用,多次被总公司、市住建委、荆门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城镇供水》、《中国供水节水》编辑部评为模范通讯员,摄影图片和文章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曾代表公司分别在全省、全国供水行业通联会上介绍过荆门供水宣传工作的经验。先后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两次被荆门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评为“弘扬延安精神先进个人”,2017年担任八届荆门市委第二轮巡察员期间,开展了对沙洋县、屈家岭管理区的专项巡察,因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工作出色,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较高评价。我觉得,今生能为荆门的供水事业、能为荆门市的建设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