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南京水务集团设计院获两项国家专利授权。
五月初,该集团设计院经自主研发申报的“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专利号为ZL202223077954.1)获国家专利授权。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顶管井的侧壁上设有供顶管通过的出洞口,在对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并止水时,通常需在顶管井壁预埋有注浆口。注浆过程中,施工人员通过注入浆料以封堵缝隙,同时使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实现完全止水。但是,由于缝隙远离顶管井内管壁的一侧为土层,浆料在注入缝隙中后会向土层流失,导致浆料不能完全贴合顶管井壁,从而影响防水效果。
为改善上述问题,设计院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该构造可利用注浆管对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进行注浆,不仅操作简便,同时可实现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高效止水,从源头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
5月9日,设计院经自主研发申报的“一种给水管道的外围地基加强防护构造”(专利号为ZL202223073037.6)获国家专利授权。
给水管道在经过水塘、河流等土壤松软的地方时,可能随着土层沉降而发生位移,管道之间及管道与土层间的作用力会增大,从而影响给水管道的正常使用。
为此,设计院工作人员结合工程实际,发明出一种给水管道的外围地基加强防护构造。该构造的施工方式是:在给水管道铺设中首先将引导组件插入土层中,随后通过连接件将给水管道与引导组件连接,在给水管道周围及引导组件上插上注浆管,最后对施工区域进行回填。回填完成后,施工人员需对注浆管进行注浆,浆料随着注浆管以及引导组件流入给水管道周围回填土中,等到浆料凝固后,即可形成对给水管道的定位支撑结构,从而有效避免给水管道随土层的沉降而发生沉降侧移,提高给水管道铺设的稳定性。
未来,设计院将通过技术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从技术角度切实解决施工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设计人员的科技创新水平和专业技能。
(刘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