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浩
摘 要 随着国家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城镇人口高度集中,水务行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对水务行业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水处理设备的使用量也随之不断增加,水处理设备的持续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产化设备凭借着价格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但国内大多数设备供应商的售后无法及时有效保障设备长效稳定运行,针对水处理设备的维修管理正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研究专业水处理设备厂家的精细化管理策略,探究其对水处理设备维修管理的作用,是本篇文章的目的与方向。
关键字:精细化;水处理设备;维修管理
1 精细化管理发展现状
管理学的泰斗人物,如泰勒、戴明等人将管理推至一个极高的位置。而近年来在中国广泛应用的丰田生产方式(TPS),让精细化理论真正在整个企业的生产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精细化渗透到企业的每个组成部分中,它继承了精细化的经典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极大的发展了泰勒重视的现场操作精细化,也把戴明强调的质量控制精细化发展到极致。
精细化管理目前学术界普遍定义指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保证产品质量而进行的全方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在中国企业运营和生产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当前大部分企业多以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为载体,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控制和数据智能分析等手段,精准掌握工作流程中每个环节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管理决策。信息化系统可以将工作流程、参数、数据等实时互通,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和掌控,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在航空维修领域,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业内实施精细化管理,把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从实施背景,操作方法,考核机制、存在问题等方面,解决精细化管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明显提高了整体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2 水处理设备维修存在的问题
2.1 维修从业人员
水处理设备维修行业从业人员技能要求高,需储备多维度知识。从设备工作原理、电气技术、液压传动、机械传动、材料性能、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水处理运行工艺到车、钳、铣、刨、磨、焊接及使用五金工具等,各种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均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同时,维修从业人员行业断层严重。对于中国年轻人的现状,根据社会走访调查,很少有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愿意从事维修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他们更倾向于脑力活而不是体力活。
2.2 企业文化制度
行事准则人重于制度。对于水处理维修行业,多为国有企业隶属企业。其上级企业能够给他提供相当数量的工程项目,因此受市场规律影响较小。这种情况便容易导致维修企业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与市场要求脱节。直白的说,便是在管理是上,不重制度,重人事。结果部门间的协调变成了内耗和相互束缚。导致协调成本变大,维修项目实施的时间成本增大。项目管理者无法专心于计划落实、质量和流程把控,而是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周旋于各部门和领导办公室之间。据此便导致企业进取心不足,人员稳定,没有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在项目执行、质量安全等制度上只能基本维持企业生存,精细化管理亦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2.3 维修检测手段与工具
检测手段和维修工具欠缺。现有的维修设备检测手段多为手工操作,无法完全掌握水处理设备的实时状态,长期使用造成的设备老化、磨损等问题无法及时发现。无法及时发现故障,当设备出现明显故障现象时,再维修往往要付出比原值更高的成本。维修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个人技术水平高低,更多是有工具使用,且能正确合理使用,许多情况下,维修人员在完成维修项目后,并没有妥善将维修工具清洁以备下一次继续使用。许多人思考的是: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用,大家都在用,我花时间和精力,结果是给别人用,何必要去做“无用功”,现象往往就是用完就丢在一边,下次需要用时,能不能用就看天意了。
2.4 维修的不规范行为
不规范行为局限发展。随着自身维修水平的提高,维修从业人员往往是将经验更重要于流程,拆除解体后,仅凭肉眼观察,便草草得出结论:这个能用,洗一洗继续用。没有使用标准工具进行检测,没有进一步规范严谨维修步骤,往往会因为老师傅的一眼没看见,便会导致整个工艺发生调整,造成重大损失。同时维修材料浪费情况严重。维修项目具有零碎性、多样性的特点。同样是一个症状,导致的原因确有数十种。那么维修的方式便有数十种。同时所需要的耗材多种多样,数量也大多不一,许多情况下,一次维修项目完成后,便将剩余的材料随着换下来的磨损件一起丢之不用,下次再需求时,又重新提采购申请。不仅需要更多的成本,同时也将耗费更多的时间。增加了设备的维修时间和经济成本。
3 精细化管理策略应对措施
3.1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针对维修人员技能不足的问题,通过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其能够快速、有效地排除设备故障;对于年轻职工维修经验不足的问题,国有企业传承下来的师徒以老带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与行为。
人力资源部门通过精细化策略,制定考核制度,维修从业人员达到一定条件便有带徒弟的资格,当然,相应的薪资也比成为师傅之前更为合理。企业每纳新一批员工,通过组织已获取带徒弟资格的师傅签订师徒协议,将自己丰富的维修经验,能够快速传授给新入职的员工,新入职的员工也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企业文化。
3.2 完善维修管理制度
人处于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而创新是核心驱动力。使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形成创新的习惯,企业创办创新激励机制,延续创新动力模式,是企业永葆活力的长效机制。
完善维修流程,制定规范标准。无论是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是行业标准,都有一个限定范围。水处理设备维修行业目前尚未有执行标准,多数是企业内部代代流传。建立企业维修标准,逐步规范维修流程,摒除一些擦烂污的维修习惯,将所属企业行成维修标杆,在维修市场份额中将占据有利地位。
将企业的文化宗旨理念与个人职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制定远大短时间无法实现的目标作为企业的愿景目标,制定企业不同岗位员工的晋升制度,员工在工作中逐步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无法触碰的愿景目标在员工个人的努力下,竟然能更进一步,显得多么不可思议。此时,员工与企业的发展将联动起来,整个企业将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朝着共同的目标发展。
3.3 引入先进维修技术
企业引进更先进的检测技术,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通过湿度、温度、红外等传感器监控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分析处理数据,提前发现设备故障,采取措施进行维修,有效减少宕机时间和维修成本。掌握工作流程中每个环节的数据,通过SPSS、X-Mind等工具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优化工作流程和管理决策。信息化系统可以将工作流程、参数、数据等实时互通,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和掌控,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
同时定期邀请行业前沿的专家给维修从业者授课,学习先进的维修技术。同时企业定期组织与同行的从业者相互交流,开展论坛,交流日常维修管理工作,企业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4 严控把控耗材
维修成本中,除去人工成本之外,占比最大便是材料成本。日常维修工作,如润滑脂、密封胶、螺母及垫片等常用易耗品,看着不起眼,实际是浪费最为严重的材料,正因为不值钱,每一次维修工作之后,未使用完的便丢在一边,一次剩一点,一月剩一堆,长此以往,一年下来便是密密麻麻的一大堆。应严格按照领用量与使用量,盘查库存,记录清楚领用人、领用时间、领用数量以及型号规格和用处。退库时,在信息化平台选择同一个项目进行退库,既节约了材料,也没增加工作量。
而水处理设备维修除去常用易损件,如轴承、机封、密封圈、润滑油脂等,其余的如加工件、设备部件、电缆组件、管件等均是不易损坏的材料。但一旦损坏,所需要的成本可能要翻番,以德国凯士比KSB的PA4600回流泵为例,大修一次,更换常用的易损件,仅需要1.5万-2万人民币之间,若设备导叶体水蚀或者异常损坏,维修成本便需要翻上几倍,找原厂家仅是购买一个导叶体,报价便是13万人民币。同样的故障情况,若采用镶套、局部堆焊、金属修补、同等替代等维修方式,将极大降低成本。
4 精细化管理策略成效
在实践中,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岗位分析、培训和人员晋升等方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和流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通过制定规范的绩效考评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水平;维修从业人员的技能得到了提升,水处理设备故障率明显下降,宕机时间和维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推动了水处理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制定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运用精细化管理,是经营理念的转变,不仅对水处理设备维修更是树立了行业标杆。更能保障水处理设备的良好运行,为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巍. 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策略简述[J]. 环球市场,2017(10):251.
[2]钱伟勇.港口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精细化管理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2(5):54-55
[3]张超.机械加工企业的精益化生产管理要点[J].中国市场,2021(21):55-56
[4]孙斌. 航空维修工程精细化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0.DOI:10.26969/d.cnki.gbydu.2020.001563.
[5]张奇,章雯,路明辉,杨松檏,吕淮北,张巍.航天一院科技委专业组精细化流程管理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21,40(1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