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务专栏

对话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副总经理张子春:不断延伸“4+N”产业布局,持续发力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庆水务专栏

【编者按】2月24日上午10:00-11:00,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子春就“持续发力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工作接受重庆市“互联网+督查”广播热线节目《周五面对面》专访,以下是访谈主要内容。

重庆水环广播热线-1.jpg

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张子春接受《周五面对面》专访

不断延伸“4+N”产业布局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障和服务供给能力

《周五面对面》:近年来,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进行了怎样的产业布局?

张子春:随着企业发展,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已由单一水资源产业发展成为涵盖供排水、固废处置、危废处置、环卫服务和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的综合环境产业集团。

当前,集团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12345”发展战略,不断延伸“4+N”产业布局,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千亿级现代化环境控股集团,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障和服务供给能力。

“4”指的是集团的供排水、固废处置、危废处置、环境治理4大主业,“N”指的是资源再生、智慧环境等N个新环境业务。

2022年,我们不仅建成了一批供排水厂,还市场化收购了昆明滇池7座水质净化厂,日供排水产能首次突破了1000万吨。同时,按照绿色低碳要求,我们依托污水处理这个主业,大力推动中水回用、尾水发电工程。集团目前的中水回用能力达到每天24.6万吨,实际年回用784万吨,主要是用于厂内回用、河道生态补水和市政绿化用水。

重庆水环广播热线-2.jpg

北碚污水处理厂

尾水发电方面,比如鸡冠石污水处理厂,目前已经完成了尾水发电扩建工程,每年可发电1200万度,可就地解决厂内用电的15%。另外,日处理能力40万吨的唐家沱污水处理厂,尾水发电量,可解决厂内用电的8%。

污泥处置方面,2018年,集团旗下水务股份与中国华能强强联合,共同组建了珞渝环保科技公司。由这家公司建设运营的珞璜污泥处置中心一期工程,在2020年5月正式建成投产,通过污泥与燃煤耦合发电,污泥资源化利用难题得以破解。

珞璜污泥处置中心扩建工程已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扩建规模是每天600吨,预计今年上半年投入运行。届时,珞璜污泥处置中心污泥处置总规模将达每天1200吨,污泥处置量将占中心城区每天污泥产生量的50%以上。

重庆水环广播热线-3.jpg

三峰江津百果园垃圾焚烧发电厂

固废处置方面,城市生活垃圾主要进行无害化焚烧发电,“十四五”以来,集团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4600吨/天,累计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2288万吨,相当于减少约71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累计提供绿色电能90.6亿度。焚烧发电厂烟气实际排放指标远远低于国内生活垃圾焚烧污染物控制标准。特别是2021年投运的第四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排放指标远低于欧盟排放标准,实现了近零排放。

2022年,我们在洛碛生态环境产业园内建成投运了专门的餐厨和厨余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了3500吨。“十四五”以来,累计处理餐厨(厨余)垃圾205万吨,回收了8.45万吨毛油,生产生物质天然气1930万立方米,有效助力了碳达峰碳中和。

重庆水环广播热线-4.jpg

界石垃圾二次转运站

危废处置方面,我们拥有重庆中心城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和长寿危险废物处置场两座处置场,对危废进行安全、环保、有效地处理,可处置的危废涵盖42个大类,居于行业前列。同时,集团已启动高盐危废处置项目,推动危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环境治理方面,我们参与的南岸长生河及其支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善了全流域污水管网建设,实现雨污分流,控制点源污染,显著改善了长生河上游河段的水质及环境。目前,我们还牵头中标了巴南一品河、黄溪河“清水绿岸”治理提升PPP项目,总投资14.49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解决区域存在的管线堵塞、水土流失、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周边10万居民将从中受益。

重庆水环广播热线-5.jpg

长寿危废处置场

运用科技反哺、赋能产业 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周五面对面》: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在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实力提升方面有哪些举措?

张子春:近年来,集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深化推进市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在切实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和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动集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我们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把集团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提到新高度,发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总动员、总号召,会上对近50项科技创新成果、个人、团队进行奖励,发放奖励金额164.9万元。今年预计将对8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奖励。加大对重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2022年以来,已完成“垃圾焚烧烟气高分子脱硝技术研究及应用”等22个项目立项,集团资金支持达到1583万元。

我们持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吸纳160多名高级技术人才组成集团技术委员会,发挥技术带头作用。同时,还从国内知名高校引进了紧缺型人才40名。

重庆水环广播热线-6.jpg

悦来水厂沉淀池

近几年,集团还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集团拥有2个国家级平台、3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拥有科技型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为优化集团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整合协同效应和前沿引领作用,正在组建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

比如,2020年4月,由中法环保研发中心和长寿中法水务联合研发的智慧水务三维可视化综合管理平台在长寿中法水务上线。运营人员“足不出户”也能对厂区情况了如指掌,大大提高了企业智能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2021年,集团又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化环境总平台建设,实现供水厂、污水厂、供排水管网等厂、站、网、工地关键信息采集全覆盖,实现关键业务数据与办公系统交互。

再比如,集团旗下的三峰环境,通过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垃圾焚烧发电及烟气净化处理技术,实现了全套设备国产化,并形成了集设计、制造、施工、调试运营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发展模式,率先使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核心装备由国产取代进口。

重庆水环广播热线-7.jpg

三峰御临垃圾焚烧发电厂

聚焦谋划四方面工作 持续发力生态文明建设

《周五面对面》:重庆水务环境集团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规划是怎样的?

张子春: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起步之年,是实施集团“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聚焦四个方面,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谋划。

第一,进一步加大产业布局力度。围绕推动集团“4+N”产业体系升级发展,充分盘活存量资产,持续延伸环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断提升链条韧性,充分发挥集团环境产业综合运营市场资源作用,稳步拓展市场,形成抓项目、促投资、争主动的局面。聚焦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主动融入并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

重庆水环广播热线-8.jpg

打枪坝水塔

第二,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结合生产运行和市场需求,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力度。加快组建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充分整合集团现有研发力量,提升集团前沿技术协同研发能力。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协同创新,聚焦数字化转型和生产运行降本提质增效。以数字化改革引领企业发展,持续推动智慧环境总平台和分中心二期建设,以大数据、智能化方式赋能传统业务及企业日常管理,推动智能化生产厂站改造和建设。

第三,我们将抓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

第四,我们希望打通各级人才序列,打破人才交流壁垒,对内推动全集团的人才流动,对外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

总之,“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环境产业集团,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主题主线中,在民生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来源:阳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