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淼鑫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除了地上的高楼大厦和基础设施以外,地下还有一个庞大的雨污水管网世界,它们纵横交错在我们的脚下,默默地为这座城市运送污水、排放雨水、输出再生水。虽然人们每日看不到这些管网,但它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健康”,它被百姓戏谑地称为“城市的静脉血管”。
“保障管网畅通是我们的职责”
排水管网,是城市水污染防御治理和城市防洪排涝必不可缺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
十年前的河北邯郸雨污管网,总长度才718多公里。那时,邯郸一下大雨,道路常常积水难行。2009年的一场大雨,滏河大街和展览路积水深度达70cm,排水防涝人员泡在雨水里好几个小时,守在井盖和收水口旁想尽一切办法,但水就是不往下走,只能看着干着急,很多工作人员站在雨水里脚都泡泛了。此时此刻,我们强烈的意识到,整个城市的排水能力和承载力都受到了基础硬件设施的限制。
碍于当时经济、生产和科技条件的限制,河水高位运行,部分管网长期淹没在水面下,有些排水管网淤堵面积达80%,局部损坏以后很难发现问题所在。而且,由于缺乏专用设备,只能采取人工井下清理管道堵塞,受有限空间、有毒气体、运行压力等方面的限制很难操作。当时,滏阳河河道尚未系统治理,河道淤积严重,城区下游城中村段最窄处仅能通过十几个流量(m3/s),经常发生河水顶托。
2010年前后,邯郸全市进入城区建设的大潮中,地下管网也在如火如荼的改造中;2012年以后,全市加大了对排水管网的清淤、治理和整治,城市排水管网维护费用投入逐渐加大;2013年,排水管网维护专用设施装备开始不断更新、增配,配备自带发电装置的应急泵站,安装快速方便,可及时处理局部积水;2015年,采用新型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开始对全市地下雨水管线进行汛前检测,通过仪器摄像头精准查找堵塞点,从而为管网疏通提供了准确数据;2016年,随着全国对城市排水防涝问题的关注,市里加大了对地下排水系统的治理力度和投入,排水处开始对全市地下管网进行系统的排查和维护,对天泽园周边、老汽车东站区域的排水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同年启用智能排水液位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可实时监控排水管道水位情况。该系统采用节能环保的太阳能,由无线传输,在安装过程中无需破路施工;2020年,“城市排水智能监控系统”正式使用,该系统将视频监控、排水泵站自动控制和指挥调度系统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可将现场的视频图像等数据传送至监控中心,大大提高了故障反应速度,及时有效地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近五年来,通过黑臭水体治理,以及提质增效工程的实施,许多老旧管网都得到了提升和改造。
十年来,邯郸排水管网每年以20—30公里的速度增长,从718公里增长到1214公里,呈辐射状在地下不断延伸。
十年来,泵站从15座增加到41座,增长了26座,增加最多的是雨水强排泵站和污水提升泵站。
这十年,邯郸排水人从管网应急处理,到系统排查清淤,再到预防治理,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针对性解决处理瓶颈问题,管网的畅通性不断提升,整个系统状态持续向好。每一个排水人都在一年又一年里感受着这座城市排水管网从量变到质变的点滴进步,感受着这座城市现代化、科技化、智慧化的跨越式发展。
“实现雨污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和全处理”
十年前,全市雨水口21360座,检查井10359座。现在,雨水口34708座,检查井28571个。雨污管网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在全市的普及率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消除了空白区和盲点。
十年来,全市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城中村等地域,全部实现雨污水管网全覆盖,实现了雨污水的全收集和全处理,有力的促进了水环境的改善和提升。这座城市里的每一段管网、每一处井盖,都付出了他和所有排水人的努力和辛劳。
十年前,井盖丢了、坏了、大了、小了、不合适了……井盖和井座是分离式的,容易损坏,不防盗,不妨噪音,也没有防盗轴,丢失井盖成了家常便饭。作为管理部门和产权单位,不断的补盖,循环的付出,井盖经费和工作压力让市政排水管理处疲于应付,应接不暇。管理好一个小小的井盖,既是对行业精细化能力的一种考验,也折射出整个城市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的文明程度。
图为排水设施维护人员加装防护网,确保汛期市民出行安全。
2016年,全市雨污水井盖开始陆续更换,“五防”井盖陆续上岗。“这种井盖,由水泥固定好,具备防响、防跳、防盗、防坠落、防位移功能。没有专用工具一般打不开,即使能掀开也掀不走,丢失井盖现象基本消失,维修和更换率也大大降低。”
2015年之前,邯郸市路面上的收水口和井篦子,都是由铸铁和水泥制成,水泥凝固时间长,在还未完全凝固前,常常会不小心被车辆碾压,留下车辙印十分难看,且易损坏。
2015年10月29日,由邯郸排水管理处与相关部门联合研发的JFC立蓖雨水口,通过了邯郸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标准审定。新型JFC立蓖雨水口,使用复合材料高压制成,没有回收利用价值,杜绝了偷盗行为,且成本较低。与水泥收水口相比,强度高且自重较轻,防腐蚀耐老化,能够承重20吨以上的重量,抗紫外线及自然风化不小于20年。其精致美观的流线型设计和超大的泄水能力,成为点缀城市道路两侧的新景观、新亮点。
自今年起,邯郸市政排水管理处又陆续更换宽边“六防”井盖。多的这一防,是防沉降。原来的井边是一公分宽,现在是七八公分宽,加大了井盖跟路面的接触面积,压力分布均匀,被车辆碾压时不容易下沉,并且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排水人始终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全市井盖管理水平日趋上升,管理效果有目共睹。
作为城区防汛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该处积极推进排水防涝项目建设,通过新建、改造排水管网、建设雨水强排泵站、增加雨水收水口等多项有效措施,逐步提高城市防汛排沥能力,陆续解决了天泽园、丛台路两高之间、铁西大街砖窑路等市民关注的局部易积易涝点问题。
2016年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邯郸市遭受百年一遇的强暴雨袭击,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排水人超前谋划、严密部署、应对及时,城市防汛工作做到了大害之年无大灾,保障了雨水的及时排沥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市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和表彰。
2017年,在20余次强降雨过程中,排水管理处全员上阵、风雨坚守,确保了市内主要道路无积水、下凹式立交桥不断交。
2020年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在27次降雨过程中,市政排水管理处全员逆行而上,抗击暴雨,排除险情,冲锋在城市防涝抢险最前线。特别是应对8月12日、15日连续大暴雨中,他们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在保障主城区排沥正常的同时,抽调精干力量,成立抢险应急分队连夜赶赴馆陶县开展救援,连续奋战近20个小时全力抽升积水,完成馆陶6个小区车库,2.8万余立方米积水的抽升排沥任务,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图为雨夜,排水防涝人员雨中清理雨水收水口垃圾,疏导雨水排沥。
排水人除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时,还义务为百姓疏通居民区和庭院内的雨污管网。渚河路紫光苑小区一下雨就被淹,居民、物业和社区多方努力都未能解决。无奈之下,小区居民寻求市政排水管理处的帮助。经排查,他们发现该小区下雨就淹的原因是,小区雨污管网未分开,下雨时雨水和污水不能快速流出。最终,他们通过施工将雨污管网分开,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
不久,在邯郸排水荣誉室里,墙面上又多了一面鲜红色的锦旗,展现着排水人一直服务群众的初心。
“污水变碧水,是我们每位排水人的愿望”
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邯郸这个水资源缺乏的城市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尊重水资源自然循环的规律,实现水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才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而污水处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年前,邯郸当时只有1990年建设、占地240亩的东污水处理厂和2004年建设、占地270亩的西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达26万吨。
目前,邯郸市主城区除东污水处理厂和西污水处理厂,还有新区污水处理厂和南污水处理厂,总污水处理随着城区发展配套建设,能力已达38.5万余吨/日,污水处理率达98.41%,比十年前提升了12.5万吨。东、西两厂的出水水质也从之前的一级B水质,提升到一级A水质,对改善滏阳河、沁河,支漳河、输元河等河道水质,以及治理河道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邯郸市正在谋划新建北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污水规模达20—40万吨。届时,邯郸的污水处理能力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并陆续实现各个污水厂互联互通,可随时调配污水处理,更有效的实现成本控制,应付突发应急事故。这将是污水处理向更加智能化、智慧化转变的一个里程碑。
完成改扩建的西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和出水水质得到大大提升。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已经成为缓解水危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再生水有助于缺水型城市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邯郸市再生水开发利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以及生态景观。2012年再生水管网长度13公里,再生率是12%。现在,全市再生水管网长度是98公里,再生率达到36%。
十年来,邯郸排水铺设的再生水管网增长了85公里,解决了上百万平方米的绿化用水问题,并且陆续向邯郸市植物园、邯临沟、园博园、沁河湿地等实施生态补水,而且又陆续向输元河上游、邯钢湿地、沁河上游、渚河南北支等提供生态补水。邯郸市鑫域国际小区,颐高大厦等,利用再生水制冷热,采用再生水源热泵,夏天可制冷,冬天可制暖。
图为黑臭水体治理沁河示范段(两河交汇处-滏西桥)项目。
今年年底该市再生水利用率将达到42%,目前邯郸市主城区处理污水,一年可产生1亿吨再生水,有效推广污水资源化利用,逐步实现城市水生态的自然修复。
2018年,邯郸市作为全省唯一推荐评审的城市,成功入围首批20座全国黑臭水体试点城市行列。根据《邯郸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三年工作方案》,邯郸排水通过建立综合信息平台、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厂、站、网”智慧排水联动管理,再生水循环利用、控源截污规范排水以及黑臭水体示范段项目建设等措施,着力提升城市水环境建设。
水生态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巩固好黑臭水体治理成果任重道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污水变碧水,是我们每位排水人的愿望,努力让市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红利”。
此外,为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市政排水处还探索建立了“互联网+治水”模式,打造了智慧排水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无线通信等先进技术,对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闸门口等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和设备改造,实现了污水厂生产工艺远程监控、泵站排水设施和排水门远程控制、入河排水口视频监控等功能,为助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智慧排水调度系统,实时监控各排水泵站运行状况及重点路段雨水排沥情况。
由该处负责沁河西段、沁河东段、滏阳河、支漳河四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段项目均已完工。昔日黑水“退污还清”,华丽蝶变为鱼翔浅底、花红柳绿的湖河胜景,成为广大市民近水亲绿、游憩休闲的新城市景观。
这十年,邯郸古城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地下管网也今非昔比,其中雨污水管网的维护和雨污水泵站的运行管理,以及主城区道路沥水排涝水平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这十年,正是邯郸排水人的日夜守护,才保障了一个城市地下管网的安全畅通和健康运行。
这十年,多项荣誉纷至沓来,邯郸市市政排水管理处被授予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住建系统企业文化示范单位、河北省住建厅先进单位、河北省AAA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