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聚焦数字赋能 智慧供水建设成为新趋势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天地

近年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密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数字科技前沿,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供水的融合发展,不断加强重点领域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全力打造网络基础稳定、数据智能融合、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的智慧供水体系。

夯实数字转型基础

新基建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集团编制《智慧供水整体规划》,在建成综合调度管理、领导辅助决策系统的基础上,聚焦供水生产、管网管理、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综合管控五大供水业务,搭建集团智慧供水总体框架。

集团强化以“筑基”为核心的数据中心建设,推进3个中心机房整合,实现了数据中心从集中式架构向超融合智能化分布式架构升级,从存储型向计算型升级;建立集团业务系统容灾机制,实现业务系统“同城异地双活”。集团编制了《工控系统技术标准体系》,搭建一体化工控系统网络安全动态防御平台,全天候、全方位感知水厂工控系统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主动防御能力。

北京1.jpg

加快推进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应用区块链技术对供水数据逐级链化加密,生成完整可靠、真实可信、易于溯源的共享数据源。以NC财务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等为依托,初步搭建涵盖预算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等全方位管理功能的企业智慧运营管理体系,实现业务协同、审批、服务、督办“一网同管”。集团圆满完成市国资委十三五“展e计划”考核目标,评级为A级。

北京2.jpg

拓展智慧供水应用

智慧供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集团积极拓展新场景应用,探索智慧水厂和智慧管网建设,逐步推进“水制造”向“水智造”转型升级。

集团以田村山水厂、石景山水厂为试点,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打造数字孪生智慧水厂,集成水质在线监测、智能加药、设备管理等功能于智慧管理平台,初步实现供水生产运行在线化、可视化、智能化。在长辛店水厂提标改造、温泉水厂建设中,将BIM技术应用前移至设计阶段,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集团编制了智慧水厂建设技术标准,规范BIM模型创建、数据采集汇聚和集成管理平台开发,为下一步推广智慧水厂建设奠定基础。

北京3.jpg

集团不断拓展市区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开发建设管网巡检、附属设施动态维护、抢修关闸等业务模块,建成了市区配水管网地理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并在管网数据采集分析基础上,开展研究集合水质、水压、水量、闸门开关状态等要素的管网运行态势感知系统。集团配合市水务局编制“智慧水务1.0”配套方案,不断强化远传计量设施建设和数据采集,实现取水、供水、用水的数据共享。

北京4.jpg

推广智慧营销服务

智慧营销服务是提升用户体验度和满意度的最直接途径。近年来,集团积极探索智慧营销新模式,上线运行“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微信服务号和“北京自来水”APP,逐步推广智能远传水表应用,努力打造国内“服务领先、管理先进、技术一流”的智慧营销服务平台。

微信服务号、APP涵盖水费缴纳、账单提醒、自报表数、预约查表等实用功能,并试点开展电子发票应用,基本实现全方位、全流程、全业务供水营销服务“一网通办”。此外,在试点社区推出空巢老人安全预警、户内用水异常预警、居民水价超阶梯提醒3项个性化延伸服务,获用户广泛好评。截至目前,超过82%的用户通过线上便捷渠道缴纳水费,集团累计更换安装250余万支智能远传水表,约占水表总量的40%,逐步实现用水数据的远程传输和用水情况的实时监测。

北京5.jpg

集团有机融合自助话务、智能预警和自助短信功能,完成用户呼叫服务系统升级,实现了用户实时自助查询便捷化、报修渠道多元化;结合“接诉即办”工作中“接、派、督、审、访、报”等环节管理,大力推进96116热线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最终将实现全市供水服务标准、流程、管理、监督、平台“五个统一”。

北京6.jpg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站在新的起点上,集团党委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首都发展为统领,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降本提质增效为主抓手,锚定“安全、优质、绿色、智慧”供水服务保障体系目标,持续推进首都供水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