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佳
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此次地震震源浅、烈度高、破坏性强,造成人员伤亡,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灾难又一次无情的偷袭了四川,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一场说走就走的抗震救灾
9月6日16时30分接到四川省、绵阳市命令,需要启用国家供水应急救援中心西南基地7台制水检测车,组织力量驰援灾区,解决群众的用水问题。绵阳水务集团党委迅速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应急供水突击队,怀揣着绵阳城市供水人的深情厚谊,于19时前往泸定抗震救灾。
“我是从家里出发的,家里人非常支持工作,我也想给女儿树立一个正能量父亲的形象”,刚沉浸在做父亲的喜悦中,就要抽身而出的林子杰同志说道,他放弃了陪产假,毅然决然踏上了应急救援车。
“我家人也非常支持,还有个1岁多的小不点可以在视频里为他爸爸加油”,张林同志说道。
党员应急供水突击队紧急集结出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他们背负组织的使命,带着家人思念,毫不犹豫地奔赴泸定,那里有更多家庭需要照顾,灾区群众的饮用水刚需迫在眉睫,保障供水刻不容缓。
谱写新时代的长征之歌
“飞夺泸定桥”留下了红军长征的革命故事和宝贵革命精神,新时代下,党员应急供水突击队共克时艰,不褪本色。
党员应急供水突击队于7日抵达泸定,接受完当地核酸检测已是凌晨3时。三四个小时的睡眠之后,根据四川省住建厅统一调度,兵分两组,分别前往震中泸定磨西镇和泸定德威镇救灾。
党员应急供水突击队第一组队员驱车前往泸定磨西镇。为避开地震导致的塌方路段,第一组队员绕行康定。榆磨公路雾大弯多、连续下坡、能见度低,同志们穿越海拔3830米的雅家梗垭口,逆寒风而行,于9月7日15时抵达磨西镇抗震指挥部。随后,与四川省住建厅、甘孜州住建局、磨西镇供水公司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紧急协商应急供水事宜。最终确定在磨西镇上游5公里处取水生产,再由磨西镇供水公司负责转运成品水至各安置点。
选择水源地取水。
党员应急供水突击队第二组队员驱车前往距震中较近的泸定县德威镇。与当地镇政府、住建部门人员一起实地查看选择水源,贡嘎小学自备水厂的水源地进水量小,大渡河河水湍急、落差高,几经周折,最终将取水水源确定在距集中救灾点5公里处。
德威镇应急点于9月7日19时成功制水!磨西镇应急点于9月8日上午8时30分成功制水!经水质检测,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基本饮用水问题。
应急点成功制水。
受灾群众和我们心连心
高山、半高山的地理环境,没有城市来得便捷,没有住宿就搭帐篷,没有床单就在地上铺上纸壳子,党员应急供水突击队的同志们随车自备的方便面和矿泉水就是他们的晚餐。
“周边村民会自发地在自家地里一把一把挖些花生,给我们送来;还有一个当地不知名的修路的单位,中午给我们送来了盒饭;当地应急指挥部也送来了被子”,党员应急供水突击队第二组组长胥川同志说道。这哪里是花生,拨开花生,就是群众们的一片“红心”。
“为了避雨,我们本来计划买点油布,搭在帐篷上,结果附近商店的老板看我们是应急供水同志,他坚持将油布免费赠送给应急供水队伍”,党员应急供水突击队第一组组长马军同志说道。制水成功的那一刻,当地受灾群众握着我们供水同志的手,连声道谢。同志们所有的疲惫,在群众满意的笑容中,顷刻“烟消云散”。
帮助受灾群众转运成品水。
面对灾难,在上级单位的统一协调下,各救灾单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供水工作取得了灾区群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
余震还在持续,我们在当地的供水工作一刻也不容懈怠。时代在变,年轻的面孔也在变,但爱国和追求进步的目标永远不变,红色基因的底色永远不变,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永远不变。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光辉形象正激励着绵阳水务集团的19名勇士将救命水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灾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