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烨
零点出发 携手同心保万家
夜间行动 攻坚创新原水清
初心始向党 奋斗新征程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安徽省合肥市董铺水源厂始建于1975年,地处合肥市西二环董铺水库东岸。经1999年、2008年和2020年三次技术改造后,日供应原水能力达90万立方米。为全面做好原水供应,满足城市用水需求,董铺水源厂党支部始终以“做好原水稳定供应主力军”为信念,全力打造“零点”小分队党建品牌,以行动践行初心,日夜守护原水供应安全,做到“零点”出发,保障万家。
图为董铺水源厂党支部”零点”小分队。
零点出动 吹响保供“集结号”
作为合肥市40%的原水“供应商”,董铺水源厂每天源源不断地向二、四、五水厂供应原水,厂区10台水泵、电机每天要经历16小时高峰运行和8小时低峰时段。
当夜幕沉沉,伴随着新一天零点降临,此时正是供水设备维保的最佳时间。一支武装整齐、身怀绝技的小分队早已蓄势待发,开始奔波在各机组之间。零点的原水泵房里,灯火通明,机器轰鸣,这群平均年龄28岁的忙碌身影各司其职、协同合作,看外观、听声音、测温度、感震动,交替检查、维修保养……这就是那支以党员为主力军、团员青年全员参与的“零点”小分队。
秉承“零点出发,保障万家”的理念,这支小分队已经度过了5个春夏,500多个夜晚的繁星点点成为“让党旗在一线飘起来、让党徽在工作中亮起来、让党性在实践中强起来”的最好见证。
学思践悟 开发技能“工具包”
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零点”小分队不断延伸学习触角,强化思想和技能的提升。利用班前会、夜班会等碎片时间,开启线上理论学习,打牢思想根基,开展特色微党课,讲述身边典型事迹,树立学习榜样,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小分队高度重视岗位练兵,不断深化党员人才培养机制,以“专一门、会二门、学三门”为目标,创新“师带徒”模式,由传统“一对一”转为团队互助教学模式,开办“青工提高班”,由党员技术骨干组成导师团队,对团员青年职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依托“传帮带”逐步实现业务技能的共享互补。“青工提高班”2021年开展培训12次,培育优秀青年8人,其中4人获得高级电工以上资格证书。
图为董铺水源厂党支部“零点”小分队开展技术交流。
为进一步提高运行规范化管理标准,“青工提高班”还集思广益,编制了《机泵运行工操作手册》《设备运维手册》,开发了一整套技能提升“工具包”,使新进转岗员工能够快速上手,生产应急处置流程更规范、更高效。此外,“零点”小分队还积极开展助力高考送清凉、希望马拉松募捐义跑、送法进社区、水源地环境保护等多项志愿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弘扬“清·亲”精神。
攻坚克难 守护安全“永动机”
为全面做好千家万户的原水保障安全,“零点”小分队不断自我加压,在供水高峰、技术改造期间,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带头增加设备、外线巡检频次,采取针对性、精细化保养措施,坚决落实“5+2”“白+黑”的值守机制,保持制水设备稳定运行,用每一夜的安全维保迎接每一个黎明的到来。
图为董铺水源厂党支部“零点”小分队夜间维保。
2022年以来,他们利用夜间供水低峰、电缆迁改等时机完成设备维保20余次,通过技改大修3#机组,实现每天节能1000度。在前池阀门启闭机突发故障时,他们分秒必争,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利用夜间供水低谷期,连轴7夜不停歇,快速完成抢修,消除了闸板掉落导致减产的风险。在西二环快速化改造工程中,因施工范围涉及水源厂供电专用线缆,党员骨干叶骏炜、程鹏、胡家满等人轮流在施工现场旁站监督,凌晨三四点回家成为常态。疫情期间,他们更是挺身而出,带头组建应急驻厂队伍,自3月25日至5月6日,连续驻厂四十多天,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原水供应稳定。
为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他们大胆创新,从挖潜修旧利废着手,深度剖析设备疑难问题,找准切入点,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了泵房双电源自动运行排污系统改造、机组进水闸阀电动控制改造和移动可插入式“龙门架”制作,荣获多项技术创新成果。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近年来,在党建特色品牌的带领下,董铺水源厂党支部多次荣获合肥供水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多人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下一步,董铺水源厂党支部将持续发挥“零点小分队”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参与、标杆带动,引领全体干部职工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切实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保障稳定供水的永动力,让党旗在水源地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