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再生水,江苏南京这样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水务要闻

长江穿城而过的江苏省南京市,在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和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的当下,致力于“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资源。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再生水在南京的利用率已超过22%,不仅成为越来越多河道的重要补水源,也是不少地区绿化、道路清扫、洒水的主力军。

汩汩清流,河道里流淌着用水“小秘密”

南京市栖霞区是传统的矿产与化工企业集聚区,北十里长沟东支沿线一度聚集了各类大小化工企业近百家,因工业废水偷排、漏排现象屡禁不止,东支被当地居民戏称为“五彩河”。近年来,按照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提升、水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对该条河道持续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引水补源”的相关工程也同步推进。在铁北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二期均建设了再生水回用泵房,又敷设了直径800毫米管道,实现再生水对河道水源的补给,目前日均补水量达到4.1万立方米。改造完成后,栖霞区北十里长沟东支现在已是沿线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见底,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河。河道位于瑞霞路三元祠节点的补水点,更是一处被居民盛赞的好景致——碧水翻滚,清流直下。

1-边  南京   北十里长沟东支瑞霞路三元祠补水点.jpg

图为北十里长沟东支瑞霞路三元祠补水点。

源于江宁区谷里柏村,流经雨花台区板桥街道的工农河全长5.14公里,因城市发展、道路切割等原因造成水源不足、生态基流较小,加之生产生活的污染,曾经是附近居民屡屡投诉的黑臭河。经过拆违拆破、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引水补水、动态监测、推行排水许可等一系列“大手术”,工农河的沿岸环境、水质彻底逆转,但在非汛期时段面临没有水源补给的尴尬。怎么办?在城南污水处理厂建设一座再生水增压泵站,并敷设4.7公里的管道后,尴尬彻底解决。2016年12月起,城南污水处理厂日均为工农河生态补水1.8万立方米。“目前河道水质常年清澈透明,周边百姓一致叫好。”雨花台区水务局相关人士表示。

1-边  南京  雨花台区工农河生态补水点.jpg

图为雨花台区工农河生态补水点。

同样,江北新区的秃尾巴河、吨粮河等多条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背后,再生水也功不可没。桥北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目前为这些河道补水量达到6.5万立方米/日。

城南、仙林、铁北、桥北、城东三期、江心洲等六大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供水能力已达40万立方米/日,每天为14条河道的水源补给发挥着重要作用,让河湖恢复生机,重现水清岸绿的美景。再生水的生产和利用在城市人工水循环系统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缓解水资源不足和控制水环境污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南京治水工程的不断推进及再生水利用管网的延伸,将有更多河道补充再生水。

道路洒水、绿化灌溉,“再利用”省出生态大账本

将再生水用于道路洒水、绿化浇灌——这样的“美好愿景”,已在越来越多的地区成为现实。

在江心洲污水处理厂西侧不远处的环岛西路上,设置了一个环卫保洁车辆取水点。负责江心洲道路清洗的洲岛现代服务公司的作业车辆都是来此加水,一天至少四到五次,而此前多年,道路洒水和清洗用的都是自来水。

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达到67万立方米/日,产生的再生水超过60万立方米。此前多年,达到排放标准的再生水除了一部分用于厂内冲洗、绿化浇灌、湿地补水,其他全部排入长江。为填补多年厂外中水回用的空白,该厂去年主动与江心洲洲岛现代服务公司接洽并达成协议,为其有偿提供再生水用于道路清扫、绿化灌溉等。为此,该厂在厂内中水环网接出两根口径150毫米的支管置于环岛西路,并加装电磁流量计、防盗水栓、警示牌等设施。今年4月13日,江心洲全岛环卫保洁车辆便全部转至该取水点接水,再生水使用量达到300立方米/日。

城东三期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供应能力目前已达15万立方米/日,除了为麒麟科技创新园(生态科技城)地区及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河道进行补水,也是两个地区绿化灌溉、浇洒道路的重要水源。

溧水区以争创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再生水回用工程。在珍珠广场附近,加装有南京首台自助加水机。这个加水机操作比较简单,只要将专用的卡片插入机器,屏幕上会显示卡里的余额、每立方米水价格和单次加水量。自去年6月起,原来冲洗马路和公厕时都用水价颇高的自来水,现在用价格实惠的再生水冲洗马路,既节约了自来水资源又降低了冲洗成本,为全社会的节约资源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据悉,为扩大再生水利用率,溧水区正加快城区再生水管道铺设,与此同时,还创新城市绿化灌溉模式,使用智能再生喷灌系统,可根据天气情况与季节变化智能科学浇灌植物。另外,该区积极探索扩大再生水回用领域,与大唐南京热电公司签订再生水回用协议,将再生水用于企业生产。“从环保角度看,中水回用实现了水生态的良性循环。从经济角度看,为绿化、环卫等企业节约的水费将十分可观。

提速明显,再生水利用率已达22.26%

用好再生水,2019年底出台的《南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设计日处理能力5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处理厂,有条件的要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系统。推进城北、铁北等污水处理厂厂外中水管网规划编制工作,加快中水管网建设,将处理达标后的中水用于河道补水、绿化用水等,提高中水生态利用效率。在南京化工园等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利用系统,区内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

2020年,南京市城镇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率为19.94%;2021年,南京市城镇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再生水量约57万立方米/日,再生水利用率达22.26%。利用率提速明显。

不断创新,拓展再生水利用场景

相关业内专家认为,用好再生水,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不可或缺,“再生水利用需单独建设管路,投入大,还可能破坏原有的建筑设计,政府部门应尽早出台相关规划和政策,对于符合建设中水设施条件的,应做到与建设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并实行审批后监督、验收备案和运行监管。另外,再生水利用给社会节约大量的水资源,政府可考虑给予减免排污费、工程补贴和节水奖励等。”

面对新目标,南京如何进一步发力?一方面要尽快拟定出台再生水水质相关标准,建立健全再生水使用管理条例,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保障再生水安全使用 ,从而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另一方面要通过新工艺、新材料生产化应用,提高污水处理后水质,为再生水的需求创造更广泛的应用市场。就在前不久,城东三期污水处理厂与南部新城签订意向性协议,将产生的再生水结合节电空调热泵技术,为南部新城240余万平方米核心区提供集中式供冷供热。如此大规模利用再生水集中供冷供热的技术项目,在全国相当少见,也是新城建设中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的创新举措。

 (南京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