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于1956年,隶属于贵州省水利厅,是贵州唯一一所水利类高等院校。校区占地面积600亩,现有在校生1.4万余人,教职工500余人。学院在校区建设过程中,始终围绕“以水润德、泽被万物”的文化育人理念,在校园建设中突出水文化特色,将水利元素充分融入建筑单体造型,学校污水集中处理再生利用于学生宿舍冲厕、环境卫生、水体景观等,实现了学校污水“零排放”。该院是贵州第一所海绵校园和水文化特色校园,是一所蕴含浓郁水文化特色的节水节能、环保生态的现代化智慧学校。2021年学校入选贵州省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学院高度重视节水工作,建立了“管理节水”和“技术节水”的“双节水”机制,取得良好的节水成效。一是向“规范管理”要节水。2020年,学院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实施合同节水管理(投资保障型),建立高校领导负责的节水管理机构,明确节水管理部门及人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节水用水管理制度,建立用水计量在线监控平台,规范供水、用水、排水记录及分析台账。将节水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纳入高校年度工作计划和考评,发挥水利水电专业特色和优势,将学生参加情况作为德育教育和考核指标之一,并组织学生深入街道社区、工矿企业、机关单位等,开展学生节水实践活动。成功创建为贵州省首批节水型高校,为全省高校节水“当引领,作表率”。二是向“技术改造”要节水。学校在各楼栋安装远程监控自来水表,实施用水实时监控。采用彩色生态透水路面技术,使雨水自然下渗,并在级配碎石垫层和素土层间预埋LG导水管,将过量的下渗雨水通过生态净化,利用重力流导入蓄水池,同时收集学校生活污水,通过集中处理再生利用于校园绿化灌溉、水体景观及学生宿舍、行政楼、办公楼区域卫生间冲厕,年回用水量约30万立方米,大大消减了污水的排放负荷,提高了学校用水效率。三是向“宣传教育”要节水。学校始终围绕“节”字做好宣传教育的水文章,积极推进节水教育进课堂、进寝室,并在学生实训课堂中融入水文化,通过推行水文化育人“五进”原则,编制《水文化教育》教材,开设《生态文明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提升校园水文化“软实力”,培养学生爱水、惜水、节水、护水意识。学校在实训楼大禹馆,总投资55.8万元,建成面积约300平米的省级节水示范教育基地,内容包含“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政策法规、我国水资源概况、贵州水资源概况、水资源科普、节水措施、成果展示、贵州省水系图模型、3.22世界水日介绍”等。教育基地的建成,充分依托大型综合实训中心(大禹馆)、贵州节水教育基地、尚技文化展示区等,学校依托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将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设置为固定参观日,面向全省各级机关、学校、单位、企业开放,为大众提供参观学习的平台。
66年来,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办学特色,秉承“润泽明德、崇实笃行”的校训,被贵州省水利厅授予“贵州水利人才摇篮”称号,先后获得“全国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单位”“全省文明校园”“省级节水型高校”“‘美丽贵州’绿色增效劳动竞赛先进集体”“贵州省绿色学校”等近百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学校将继续高举“节水优先”的旗帜,着力打造厚植于中华优秀水文化土壤的特色校园。
(曹乾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