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水润金陵,幸福河湖入画来——南京水务集团全面助力南京城市水环境长效治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排水卫士

■周 蕾 范 星 杭 行


2016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打响消灭黑臭水体的第一枪,作为城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南京水务集团以水环境治理为抓手强化治污攻坚,全力以赴投身“治水之战”。2017年,城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水环境治理取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近年来,南京水务集团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不断探寻水环境治理之道,助力南京生态文明建设。


“五一”小长假前,南京新的网红打卡点在朋友圈刷屏了。南京长大桥下,位于金川河入口处的亲水圆环景观桥即将开放。清晨,人们沿着金川河边晨练慢跑,河畔鸟语花香;傍晚,市民在河边青石路散步,两岸杨柳依依。一路来到网红桥上,抬头望,长江大桥飞虹跨天堑;低头看,金川河波光粼粼,碧水如带……一副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展。点滴传情,水润金陵。“南水人”以务实的举措,擦亮生态底色,为百姓打造“两岸风光观不尽,一河清水幸福来”的写意生活。


4-1南京   位于金川河入口处的南京长江大桥下网红景观桥金川河.jpg

图为位于金川河入口处的南京长江大桥下的网红景观桥金川河。


补齐短板,提标改造量质并举


“十三五”以来,南京水务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决策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先后实施了江心洲、桥北、城北、铁北、八卦洲、城南等污水处理厂的新、改、扩建工程,不断提升产能,提标水质,着力解决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短板,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集团持续开展污水处理厂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建设,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运营管理水平,半数以上污水处理厂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污水处理厂”。


2019年6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率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来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检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情况时强调:要坚持系统性、综合性、流域性的治理思路,在长江大保护中加强协同、形成合力。


目前,集团旗下拥有8座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覆盖江南六区及江宁、浦口部分区域,污水处理能力从2015年的164万立方米/日提升至202万立方米/日,占南京全市污水处理能力的60%。


如今,集团旗下各污水处理厂均已实现一级A尾水排放标准。在此基础上,集团以工艺调控、参数优化等措施提档升级,通过中水回用,对金川河、北十里长沟、工农河等河道进行生态补水,保障了南京市河道考核断面的整治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始建于1996年的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承担着南京市主城区近一半的污水处理重任。2016年,为了解决该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集团全面启动江心洲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在接驳新老工艺管道工序时,该工程还采用了厂外污水泵站联动配合,带水开T口、水下作业等专业措施,连续36小时带水作业,成功实现了污水处理厂不停产的情况下完成新旧管道接驳,创下省内先河。2021年3月,该项工程被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


4-1南京   水务集团江心洲污水处理厂生态型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示范工程  杭行 摄.jpg

图为江心洲污水处理厂生态型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示范工程。


此外,为了巩固金川河水系黑臭河道治理成效,集团实施城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通过新增“高效沉淀池+BAF曝气生物滤池+纤维转盘滤布滤池”深度处理工艺,有效提高污水中氨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采用高效沉淀池辅助化学除磷、曝气生物滤池出水后增设转盘滤布滤池去除SS,实现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最终,金川河的治理做法入选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优秀案例”。


攻坚克难,污水收集提升效能


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是保障河道水体稳定达标的基础和关键。截至目前,集团污水管网维护量达到1700公里,比2015年增长了1030 公里。集团以污水系统提质增效为抓手,突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针对主城区污水系统科学谋划主城排水管网检测排查,建立了权责分明的排水设施分级管养体系,全面启动了“四位一体”管网排查。


第一步——物探测绘、摸清家底。集团以摸清管网“家底”为基础,厘清权责,累计完成测绘污水管道1700公里,污水检查井53000座,探明雨污水管道混接点900余处,其中:主管混接331处,雨水箅子接入污水井574处,做到了污水管道从污水节点井至污水处理厂的全覆盖测绘,形成GIS系统一张图,建立了集团管网信息数据库。


第二步——水质检测、追本溯源。集团以低浓度水源为突破,精准施策,通过污水水质关键因子的跟踪监测,对10000余处污水节点井以及污水交汇井进行水质检测10.5万次,找到河水倒灌点34处、低浓度水超10万立方米。


第三步——管道检测、查明问题。集团以提升管网排查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引入检测声呐,爬行机器人、全地形机器人、超清QV等多种尖端机器人,借助科技手段,为管网排查“问诊把脉”,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准度,让各种问题管段无处遁形。集团累计检测管道1080公里,发现管道严重缺陷累计9730处,发现检查井室井盖各类问题8679处。


第四步——即查即改、提质增效。集团以即查即改为抓手,聚焦问题,通过检查井室特种砂浆喷涂技术、管道CIPP、FIPP、螺旋管内衬、钢套环等非开挖修复技术,对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的管道进行维修改造,减少污水外渗或河水地下水倒灌现象,累计开展即查即改9138处。


集团通过“四位一体”管网排查,有力提升污水收集效能,污水厂进水 BOD、COD 浓度逐年增加,切实缓解了困扰南京市多年的进水“高水位、低浓度”问题。2019年,南京市还被江苏省评为第一批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示范城市。目前,南京主城区已构建一张全覆盖的市政污水管网,确保生活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达标再利用,为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永续保障。


三、节能减排,污泥处置源头削减


一直以来,集团依托南京市内外的电厂、水泥厂、建材厂多种形式协同处置的方式,对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处置。


2020年10月,集团抓住环保产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聚焦资源再生领域战略布局,以推进城镇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以及资源化利用为重点,设立全资子公司——资源再生科级有限公司。未来,该公司将以市场化方式拓展污泥处置业务板块,不断探索污泥资源化利用,全面服务南京主城区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泥处理需求,通过填补全市污泥处置需求缺口,多渠道提升污泥处置能力,消除全市污泥处置能力短板造成的城市环境隐患,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四、专业运维,厂网一体优化管理


近年来,集团依托供水 GIS 系统平台,启动了污水 GIS 系统构建,切实将排查成果运用到污水管网日常管理中。在污水管道设施移交清单的基础上,以污水节点井为起点,污水处理厂为终端,对市政污水管线进行全面物探测绘,采集管道基本信息,形成了主城管网的“一张图”。将排查形成的管网 GIS 数据、“一井一档、一路一档”、管道检测视频、截流设施信息、节点井信息、重点排水户信息、水质检测数据等成果集成到同一数据库。近年来,集团加快完善污水管网“一图、一库、一平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步伐,实现数据资料可视化管理,同步建立数据维护机制,切实将排查成果运用到排水管网日常养护中,实现了污水管网的信息系统从“无”到“有” 再到“优”的跨越。


集团结合管网排查工作的开展,创新实施了覆盖主城污水管网的“总片长、片长、管长”三级管护体系和“以线定人、以人定责、以责管事”的“权责清晰”管护模式。每条污水管道都有自己的管长,每个污水系统片区都有自己的片长,通过“片管”接合及厂网联动,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