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赵 华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福建省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根据“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聚焦堵点难点痛点,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花力气、下功夫,2021年度,累计完成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22126户,泵房改造100个,切实帮助老旧小区解决了供水设施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提升了居民用水品质,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
找准需求点 项目推进有广度
福州水司党委紧盯群众诉求集中、社会关注广泛的要事急事难事,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方案,做到明确方向,靠前指挥。经专题研究,福州水司制定了“改造二次供水设施5000户”的目标,福州水司领导多次利用周末时间,深入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现场,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福州水司二次供水部及时跟进工程进度,确保改造项目积极稳妥推进。
由于老旧小区情况复杂,福州水司二供部因地制宜,根据小区供水设施基础情况和前期数次摸排工作,优化施工方案,通过开辟绿色通道,采取梯位受理改造模式等,先后完成晋河新村、金城住宅小区、省直湖前小区等小区内多个梯位的户表改造,涉及用户共218户。
在户表改造过程中,福州水司二供部得知用户水表节点处在安装阀瓣式单向阀后,使用过程中会发出噪声影响生活,有的用户还出现了水表自转的问题。二供部闻“声”而动,将原阀瓣式单向阀改为弹簧直通式单向阀,有效解决了单向阀关闭时的噪声及易产生水表自转的问题。“感谢你们的帮忙,现在用水的噪音减少了,家里自来水不仅用得安心,还用得舒心!”居民的连声表扬,是对二供部工作人员辛勤付出最好的肯定。
梳理问题点 项目推进有温度
在改造过程中,由于老旧多层住宅小区供水设施权限管理不明晰,水表出户改造不完全,推进项目往往需多部门协调协作。为此,福州水司积极加强与街道、社区、物业等相关单位联系对接,分门别类梳理问题,全力以赴推进改造工作。同时,福州水司各部门通力合作,二供部与供水服务公司就改造项目加大对接交流与信息传递力度,在改造方案设计阶段,由属地供水公司在报装系统中参与方案会签,施工前由供水服务公司、二供部共同参与技术讨论,加快了工作流转效率,确保了项目进展有序。
针对用户在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惑及担忧,二供部通过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等方式,就改造方案及效果与居民进行多渠道、多维度沟通,为改造工作顺利开展打下扎实基础。
聚焦关键点 项目管理有深度
为规范施工管理,二供部完善了管理制度,制定了施工导则以及工程项目整改通知书。在改造全程注重抓细节、抓过程、抓落实、抓效果,确保项目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针对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的管道冲洗消毒工作,福州水司规范冲洗消毒流程,严格做好管道启用前的冲洗消毒工作,并在入户通水前开展水质浊度检测,以保障改造后的水质达标。
二供部坚持从源头抓起,狠抓安全管理。通过每日巡査、定期检查、排查治理、台账管理、有效整改等一系列措施,落细落实各项工作机制。积极组织施工人员参加核酸检测,抓好人员疫情防控登记工作,同时,关注台风、洪汛、高温等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做好施工进度及人员安全“两手抓”。
为明确项目改造时限,二供部还建立了部室班组工作内转单制度,形成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做到分工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施工过程中各类施工公告的规范管理,确保用户的知情权。
主攻困难点 项目攻坚有力度
沟通难、进场难、施工难……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有很多很多,福州水司的“探路者”“老党员”与“技术控”,集思广益,以精湛的技术和真情服务,啃“硬骨头”、攻难关,不遗余力,不辞辛劳。
2021年8月,高湖村因使用农村总表供水,村内管道老化,漏水严重,导致水压水量不足。在村民们申请户改后,福州水司二供部、供水服务四公司人员主动与当地村委对接,力争以最快速度解决1541户村民的用水难题。施工期间由于村道狭窄,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场施工,只能依靠人工开挖作业,施工难度大。同时,村里设有农贸市场,商铺从早上经营至晚上,人流量大,时间跨度长。为了让村民早日用上稳定的自来水,施工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利用晚上7点至9点有限的时间加快速度施工。通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多工种、多班组协同合作,顺利完成高湖村户改工作。
2021年11月,二供部在对金牛山庄8号楼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改造时,考虑到市政供水压力无法到达楼栋所在区域,只能在楼栋外地势较低处新设置增压设备。可水源接驳和增压设备放置位置的选定工作涉及到附近多家单位,增压设备用地的选址迟迟不能确定,工作人员无法按计划施工。二供部的工作人员积极与周边多家单位沟通协调,最终选定利用省建新建筑公司坑里56号的增压设备用地,解决增压设备放置问题。12月初,金牛山庄8号楼42户居民家中顺利用上了舒心水。
带一份枝叶之情服务,捧一颗赤诚之心作为。在户表改造期间,福州水司二供部收到的一面面锦旗和一声声点赞,是用户对榕水人真情付出的认可与回馈。未来,福州水司将继续把握群众需求、着眼群众满意,以企业的“发展点”串联起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搭建民生服务的“连心线”,提升为群众办事和排忧解难的效能,让党史学习教育充满“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