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多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环境集团下属供水公司以服务民生为己任,通过三次农村供水革命,积极探索“同城同网同服务”的供水模式,着力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让萧山全区百姓在用水这件事上率先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次农村供水革命:将优质自来水输送到农村去
萧山东片的土地是江水和海潮相互作用形成的沉积沙地,百姓喝的河水、井水中含盐、碱量较高。改革开放后,为适应东片经济迅猛发展需要,萧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将优质自来水供应到农村去的发展思路。
1990年5月13日,自来水“西水东调”第一期工程动工兴建,并于当年9月底全线通水,至此,萧山东片的十多万群众喝上了当时只有城区才有的自来水。
“西水东调”工程从一期到三期总投资达6630万元,历时9年8个月,有效解决了东部地区老百姓的喝水问题,也为东片工业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受益人口达22万。它是萧山历史上的一大创举,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属罕见。
同时,萧山城南地区水改工程同步铺开。1992年4月22日,城南地区水改工程动工。工程将DN300至DN600管径管网延伸至各乡镇,总长40.7公里,至此,萧山城南地区11.5万农村人口用上了洁净卫生的自来水,也为该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次农村供水革命:将有序的管理延伸到农村去
至2007年,在萧山城区,供水公司通过城区居民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工作,已经将服务从楼层总表延伸到每家每户。
而在当时农村大部分地区,供水公司只管理到村一级的总表。由于村级管网由当地自筹建设,材质和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管网普遍老化,以致出现村民用水终端水质差、水压不足等问题。
为有效解决农村供水管理问题,2011年4月15日,萧山供水在浙江省率先全面启动农村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工作。经改造后,村级管网不仅材质得到了更新,布局结构也日趋合理,保证了优质的自来水进入村民家中。
供水公司直接抄表到户,村级集体经济的负担大大减轻。对于广大农村居民而言,如遇用水问题,可直接享受与城区居民同样的供水服务。
至2019年,供水公司累计投入20亿元改造资金,成功实现全区26个镇街“一户一表”改造全覆盖,累计受益用户30万余户。
第三次农村供水革命:将规范的服务覆盖到农村去
由于历史原因,萧山各镇街的供水管理和服务一直由当地水管站负责,相比于城区供水营业所标准高效的工作模式,镇街水管站在业务管理、用户服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将高效规范标准的服务覆盖到农村的角角落落,萧山供水公司将农村水管站收编改制成供水营业所。
2012年8月27日,萧山供水公司宁围营业所、新街营业所揭牌,随后,供水公司按照“成熟一个改制一个”的原则,截至目前,已设立18个供水营业所。
“一镇一所”体制的改革,提高了内部组织的运行效率,达到“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延伸服务、精简高效”的目的,使全区供水营业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2019年,供水公司以“四减四办”为抓手,精准提出“421”目标导向,18个营业所25个营业网点实现异地受理,“一证通办”实现全覆盖,“同城同网同服务”发挥出高效优势;2021年,为实时监控南片高海拔地区的泵站运行情况,第一时间消除隐患,供水公司完成南片高海拔区域泵站运维管理平台的系统部署,接入泵站数据,及时发现并处置故障,让供水服务更加高效、智慧。
在向现代化供水企业加速挺进的征程中,萧山供水公司始终把促进全区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不断探索,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率先达到浙江省农村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要求,让萧山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王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