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红薯记趣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水苑文萃

■南京水务集团  王 霞


在城市里,没有种植过红薯的人们肯定不知道其中的乐趣。


记忆中,红薯的“种子”只有经过护理,才能长出长长的红薯秧,把红薯秧截断打成捆便成了秧苗。田地是事先经过耕耘翻土堆成一道道隆起的“红薯沟”,用镐头在红薯沟上刨挖出适当间距的土窝,把红薯秧插进土窝里,浇水后掩土,待其生长。70年代,给庄稼浇水都是一担一担从河里挑来的,挑水人一只胳膊前后有节奏地甩着,另一只手握住肩上的扁担,像跳舞一样,伴着扁担“吱吱扭扭”的声音悠哉悠哉地走,十分有趣。


隔不了多久后,红薯秧发出嫩绿的新叶,将隆起的红薯沟盖得严严实实,放眼望去,一片碧绿。到了秋季,一场霜降,红薯叶上残留了洁白晶莹的霜,便开始收红薯了。大家先用镰刀割去满地的红薯秧,随着土壤一浪一浪地翻起,红薯便从土里翻滚出来,将黑土地染了个红。儿时夜晚,月光下洒落在土地上大片的“山芋干”,一堆堆山芋堆成了红色的“小山”,欢笑声、叫喊声、孩子的打闹声混着年轻人哼着的小曲,一片欢腾,好浪漫。


“捞红薯”也是很有趣的。几个小伙伴相约而至,去收获后的红芋地采挖残留的红芋。这个活要仔细观察,如果地面上有裂缝,又未动土,小心翼翼地铲下去,肯定能挖到“大个头”的红芋,如果发现又红又粗的“虚根”,沿着虚根用铲子慢慢的挖,突然间土壤里露出了红薯的头,那种惊喜真是妙不可言。


储存过冬的红薯可是个讲究活儿,在后院挖个很深的地窖,在地窖上像盖房子一样用木头做了脊梁,再盖上从山上割来的红草,将红芋整齐的摆放在地窖里,盖上草制的地窖门。每到做红薯饭的时候,家人就会钻进地窖里取红薯。过去在农村,红薯是主粮,软软糯糯也抵饱,它的梗和叶是很好的蔬菜,可以凉拌也可以蒸成“窝窝头”,那带着泥土芬芳的香甜,氤氲在童年的记忆里,一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