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公布5个首批市级工业遗产项目,其中重庆水务环境集团所属重庆市自来水公司打枪坝水厂入选。
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重庆市自来水公司打枪坝水厂,结束了重庆市民喝水靠肩挑背扛的历史,特别是在抗战期间,该水厂为国防工业、生产工业及居民生活提供大量水源,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目前该水厂仍在发挥供水作用。
打枪坝水厂建成前的重庆是“缺水”的。倒不是像干旱地区那样没有水,而是取水不便,这种不便也就产生了类似山城棒棒军的服务人群——挑水夫。在机械取水设备普及前,全靠人力将江水输送至需要用水的人家。民国顶峰时期,从事这项工作的挑水夫多达2万余人。
图为打枪坝水厂纪念塔。
大师徐悲鸿创作的《巴人汲水图》,深刻反映了那时挑水夫的工作场景和取水的艰辛、吃水的不易。
1929年重庆建市以后,首任市长潘文华看到市民从长江、嘉陵江肩挑背驮取水,十分艰难,既不经济又不卫生,很快商埠督办公署决定开工建设给水工程。
1929年,工程正式开工;1932年工程终于建成并供水,至1937年供水工程全部完成。
打枪坝水厂的落成,结束了重庆城无自来水的历史,当时被称为“重庆市政第一伟绩”。水厂的水塔甚至曾出现在钞票上——1938年中华民国农民银行发行的5元钞票上的图案,就是这座重庆市自来水厂的水塔。
抗战时期,打枪坝水厂的供水系统经历了日军217次惨绝人寰的空袭,起水厂、制水厂多次被炸,滤池、泵房、库房、工人宿舍多次被炸塌。重庆自来水人不屈服,冒着生命危险日夜抢修,为国防工业、生产工业和重庆城区居民提供水源,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打枪坝水厂纪念塔被列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被评为重庆市近现代优秀建筑(一级)。
如今,打枪坝水厂经过多次技术革新,已发展成一座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供水管线710公里、服务面积15万平方公里、服务人口60余万人,集产供销于一体的现代化供水企业。今后,它将继续为山城市民供好水服好务。
据悉,接下来,重庆市将按照“传承重庆工业记忆,铸就城市生活秀带”定位,深度挖掘打枪坝水厂工业遗产项目的文化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推荐参评国家工业遗产。
(渝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