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地处陕南秦巴腹地,是国家主体功能区、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十三五”以来,陕西汉阴县水利部门始终把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探索形成“规范化建设、科学化提质、市场化管理、智慧化运维”的城乡供水保障智慧管理体系,有效破解了投入不足、管理不善、运转不畅等难题。2021年,汉阴县又相继迎来了涧池水厂荣获全国规范化水厂和汉阴县被水利部命名为第四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两项“国字号”殊荣。
规范化建设 夯实供水保障基础
在城乡饮水规划、设计、建设时,全县水厂按照有院子、有绿化、有监控设施、有消毒净化、有办公用房的“五有标准”统一建设成花园式、科普式水厂。同时,强化备用水源建设,对规模供水工程按照双水源标准规划建设,有力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科学化提质 筑牢水质安全底线
加强水源保护、完善消毒措施、狠抓水质监测“三同时”制度,全县先继划定水源保护区11个,制定保护办法,设立警示牌,新建围栏;累计投入2000万元,全县10个镇供水公司均按要求配齐便携式余氯检测仪。同时,落实管护责任,建立考核长效机制,落实水厂日检制度,做到水质提升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全覆盖。
市场化管理 激活生产运营活力
通过推行量化赋权、健全管护长效机制、加强水费收缴其三项举措驱动,激活了各供水公司生产运营活力。目前全县10个镇均已成立了12家民营供水公司,管理了10个镇级水厂和100个村级(含集镇)水厂,服务全县71%的行政村。各供水公司组建专业管理队伍,开通24小时抢修热线电话,拓宽服务范围,改进服务方式,群众用水满意度明显提升。
智慧化运维 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通过打造“一个中心(农村供水管理中心),三个平台(智慧化监控平台、智慧化制水平台、智慧化缴费平台)”建设,对居民而言,通过手机互联设备,下载安装“汉阴掌上水务”APP,就能在线查询用户的用水账单、报修报装、缴纳水费业务,极大方便了群众;对供水公司、行业监管部门、政府决策部门来说,通过数据采集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辖区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立体化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呈现了城乡共享优质供水服务的供水保障模式,有力回应了新时代实现城乡居民高质量宜居幸福生活对安全饮水保障的需求。
甘甜本从清流生,“十三五”以来,通过打造“智慧水务”建设,汉阴县自来水普及率从“十二五”之初的65%提升到99.31%,集中供水率从55%提升到96.48%,城乡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其成效亮点经验与做法先后被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中国水利网、西部网、安康日报、学习强国平台等多家媒体深度报道,为建设锦绣汉阴,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贡献了水利智慧和力量。
(中国水利网站 储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