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周年成绩单:累计向北方调水494亿立方米 受益人口达1.4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水务要闻

本报综合消息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7周年。水利部统计数据显示:7年来,工程累计调水494亿立方米,其中,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441亿立方米,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山东52.88亿立方米。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沿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7年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向北方输水已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山东7省市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和280多个县(区、市),受益人口达1.4亿。


1-南水北调.jpg

图为南水北调工程航拍。


据介绍,通水7年来,南水已经由原来的补充水源跃升为许多大中型城市的主要水源。如今,北京城区7成以上供水为南水北调水,天津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此外,河南十余个省辖市用上南水,其中郑州中心城区90%以上居民生活用水为南水北调水。


通过推进铁腕治污和持续强化监督管理,优质水已源源不断地流入北方千家万户。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以上;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全部达标,并持续稳定保持在地表水水质Ⅲ类以上。


与此同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实施生态补水超72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沿线河湖生态安全,部分区域地下水位止跌回升,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上年总体回升0.23米,首次实现止跌回升;2020年末较2014年末,北京市浅层地下水水位回升2.37米;济南“泉城”再现四季泉水喷涌景象。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年来,在畅通南北经济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2016年至2019年全国万元GDP平均用水量70.4立方米计算,工程有效支撑了受水区7万亿元GDP的增长,切实增强了北方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