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污水厂尾水真的需要用扩散管排放吗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排水卫士

■方卫国


笔者所在单位的一家50万立方米/日污水厂这几年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两根尾水外排管的扩散上升管接连发生鸭嘴阀脱落、固定架散落、管内泥沙淤积等情况。每次发生该类情况时,均需要聘请专业的维修施工队伍,由潜水员下水作业,短则十多天、长则月余,维修难度和费用支出均很大,问题是每次维修只能治标不治本。究其原因是该排放管所处位置受潮汐影响比较大,水流湍急,鸭嘴阀和固定架很难做到像在陆地上那样牢固,所以每过一段时间,老问题又会出现。


问了周边一些兄弟污水厂的境况,情形也是大同小异。我们聘请的专业维修队伍一年中有近半数的时间,基本上在这些污水厂巡回做外排管维修维护的活儿。


由此想到一个问题,污水厂尾水能否不采用扩散管排放,改为采用浅滩明排或架空栈桥式布管排放?这样,鸭嘴阀也不需要使用了,泥沙也不会倒灌入管内,也没有水下固定架的问题了,不仅是初期的建设成本降低了,而且长期运维也变简单了。


这样做,需要突破水利及环保部门提出的污染物浓度对受纳水体环境影响的固有思维。在传统的一些规范中,只是定性说明污水厂尾水排放到受纳水体中时,由于污水厂尾水的一些指标,如COD、TN、TP等均会比受纳水体的本底值要高,要求通过扩散管排放后能快速均匀得到稀释。


但我们需要了解清楚污水厂尾水排放到受纳水体稀释的目的是什么?在以往,由于污水厂的处理标准要求比较低,其尾水外排至受纳水体后,不仅从感官上有明显的表征,如形成一股黑色的水流,而且一旦一些水生生物遭遇这股水流,就会受到伤害甚至直接死亡。可是,现在很多地方的污水厂经过提标改造,尾水排放标准已达到一级A,甚至类四类或准三类标准。其尾水清澈干净,排入受纳水体后,对水生生物根本没有影响。


笔者据此以为,污水厂尾水的外排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尾水水质实际情况,结合所在流域客观条件,选用适合的排放方式,而不是千篇一律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