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企沙“愚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排水卫士

■廖钦良


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厂的宋殷东,今天却“破天荒”的八点钟没有出现在厂门口,大家有点摸不着头脑。于是,亲如兄弟的工友一通电话过去,原来电驴在路上抛锚了,正在“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厂还有好几里地呢,要命的是此刻正下着大雨。


深知他脾性的工友,明知他不会答应,还是提出先把他接来上班,车子下班再处理。得到的依然是硬生生的拒绝,坚持人在车在,几公里对他算不了什么。正当大家都在为其担心时,约莫1个小时后,一个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在厂门口。


进入到厂区,大家马上围过来“嘘寒问暖”,有意无意地“奚落”一番,但宋一点都不反感,依旧乐呵呵。原来,前一天晚上他所住的小区停电,没有为“宝马”充电。


防城市区到企沙四十多公里,为了保险起见,以往都是往返一充,这次却遭遇例外。为了碰碰运气,坚持上路,没想到天公不作美,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顶头风,电驴在离厂区十多公里的地方抛锚了不说,还下起了大雨。


工友好奇地问他“既然没有把握,为什么不顺势休一天假,呼吸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而他却振振有词:“没事休什么假,推车又不是第一回了。”听这口气,好像对企沙的“污”浊空气情有独钟,一日不“闻”,如隔三秋。哎,看来“愚公”精神薪火相传,代有传人。


与宋殷东认识不久,印象中好像没见过什么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但具体工作却是可圈可点。只要交代的任务,从来不打折扣,保质保量完成。


与污水作邻居、与污泥为兄弟,成为他生活的常态。为了跟它们多呆会,经常错过了吃午饭的时间,让饭堂催了又催(别人要收拾碗碟了)。为此笔者曾经作过一首打油诗:“八月十五又如何,月饼不若泥饼香。万家团圆缺一家,为了扬清去浊浪。”污水于他似乎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他永不知疲倦地往前奔。


5-右企沙愚公  清除污泥压滤机滤布上的残留污泥.jpg

图为宋殷东在清除污泥压滤机滤布上的残留污泥。


由于是新厂子,一些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经常会有些“额外”的任务。对于这些“额外”任务,比如哪里装个洗手盘,哪里改条水管,哪里需要组装把风扇等,他毫无二话;甚至遇到一些力气小的同事扛不动大包加药,他也乐于搭把手,哪怕是刚从外面回来,大汗淋漓的。虽然没有什么过硬的文凭和学历,但却好像无所不能,因而工友们都以“宋总工”称之。


宋殷东终日难见一闲,实在没事的时候就去“伺候”他的“一亩三分地”(厂区很大,每人都分配有数块草地)。开始时,还没配备割草工具,他就用手一蔸一蔸抜。别人“笑话”他:“咁纸抜到什么时候?”没想到,他的“愚公”精神又发作了:“天天拔,总会有拔完的一天。”要是有些草根比较“顽固”,他就用平时做针线活的剪刀,一点点地“薅羊毛”,直到草坪光滑平顺,赏心悦目。


宋殷东是个重言诺的人。厂区宿舍门前有一片太阳花,本非他所种,朋友交代他有空就帮忙浇水,于是他就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现在花儿开得如此绚丽,跟他每天雷打不动的准时浇灌有很大关系。但他的做法也很绝,不但浇了,而且尽量让每朵花“雨露”均沾。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聚沙成塔、“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有了“愚公”精神,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宋殷东,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