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福州水务:智慧搭台 “数”说幸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天地

  清晨,家住晋安区远洋路融侨东区(A区)的居民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有了二次供水标准化泵房的护航,每天的用水问题不再难解;夜晚,在仓山区金色家园小区,智能远传水表这个“耳聪目明”的“水管家”依旧坚守,对每家每户的水流量实时监测。
  这些与水有关、遍及全城的智慧因子,已在福州市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州水务”)的一座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内不断汇集,迸发出“数字改变生活”的强大合力。据了解,作为全国首批启动数字水务总体规划的水务企业,福州水务的数字水务建设自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办以来就已起航。聚焦高质量发展超越目标,福州水务围绕“1·3·6·8”战略,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一点点画好3年(2019年~2021年)的数字水务建设蓝图。

  数据资源规划、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在线系统、排水管网监测平台……一个个包裹着数字“外衣”的成果,正齐心守好榕城的水脉“生命线”。


图为福州水务综合调度指挥中心。


高标准规划  “1·3·6·8”战略“织”起数字梦想


  “以前,我们的供水、排水、管网、污水厂等子系统基本是各自为政,都有独立的‘领地’。”福州水务总工程师魏忠庆介绍,借着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东风,2018年,福州水务成立了信息化指挥部,“目标是打破各子系统间的信息孤岛,建起统管大福州水事业的数字大脑”。
  为让“脑容量”更多更全,各数据“跑动”顺畅,作为全国首批启动数字水务总体规划的水务企业,通过详细调研、综合评估、对标先进,2019年至2021年的数字大脑如何建,福州水务已有清晰目标。
  “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建设及统一管理原则,我们的数字水务工作可以简单概括为‘1·3·6·8’战略。”魏忠庆说,即一个中心、三大框架、六大体系和八大重点项目。
  其中,一个中心指大数据中心;三大框架分别为智慧生产运营平台、智慧营销客服平台和智慧管理管控平台;六大体系即应用体系、资源体系、支撑体系、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及治理体系;八大重点项目有GIS平台、大数据中心、企业门户、综合调度、水力模型、“互联网+”客服、智能水表管理平台及供水数字化综合系统。
  数字大脑的数字化、智慧化不断集成的同时,福州水务还启动了数据资源规划与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作为数字水务总体规划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更好地为“数字大脑”的运行护航。

  清单化、项目化,助推数字水务工作不断加速。魏忠庆说,依托数字水务总体规划,项目清单也即时生成,“在供水方面,就有16个项目计划实施。目前,已有14个项目动起来,去年有2个完成验收,今年又有4个完成验收,剩余8个正在开发建设中”。


精细化管理  用数字力量服务民生


  “数字水务建设的目标,是以客户服务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更主动更贴心的服务。”带着这样的初心和使命,在三年规划的第一个年头,四城区(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就已基本实现多层住宅供水一户一表全覆盖,全国上线规模最大的NB-IoT商用项目也已完成,安装智能水表30万台,近28万台实现远传数据。

  在数字水务的庞大“家族”中,属感知层建设的NB-IoT智能水表启动较早,家住仓山区朝阳路临江大厦的百余户居民就体会到了新水表的妙用。
  “小区有2栋楼,我们在对总表进行数据统计时,发现了问题。”市自来水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经理周泉说,大厦月供水量约6000吨,但分解到每户用水量再做加法统计后,查出大厦用户实际用水量只有约1300吨,这巨大的差额哪来的?
通过对大厦夜间用水量监测,发现在无人用水时段,每小时还有差不多7吨的水在流。“基本肯定是小区内存在漏点,让水‘偷跑’。”最终,专业维修人员通过核实检查,发现是废弃旧管在持续漏水,通过定点“手术”,将漏点一一消灭。
这样的“远程探漏”不是个例,在金色家园、三盛巴厘岛等多个小区,都有智能“管家”为用水护航。通过与水表连接的各类智能监测设施,“管家”们开始向智能水表平台传递数据,轻点鼠标,用水量及每日用水曲线、用水峰值、有无漏水风险等信息便可准确知晓。
  “别看只是鼠标一点,却是数字水务的一大步。”周泉说,以“探漏”为例,这些监测数据细微的曲线波动也可抓取,“平台会对每户的夜间最小流量、持续高流量及持续恒流量重点‘盯守’,发现异常就能立即找漏,避免更大的水量损失”。
  此外,计量器具的智能化、抄收数据的远传化,不但大大缩减人工成本,更能将有限的人力投入到更精细化的供水服务中。
  数字水务的本领,还在市民关注的管线迁改中展现。通过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初定关阀方案、水力模型实地分析,加上各供水节点流量、压力数据参考,最终做出停水范围及停水时间在最小范围内的最佳方案,将用水影响降到最低。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福州水务共安装智能水表(户表)41.3万台,小区智能监控表1231台,通过清单化精准施治,拿下多个全省第一:市区供水漏损率已下降至8.07%,水质综合合格率99.61%,供水普及率达100%,完成年度目标。


全方位建设  让数字大脑更聪慧更灵动


  除专注民生专题外,数字大脑的“脑容量”还在不断增多。目前,福州水务已在数据资源规划、信息化标准、综合调度指挥中心、感知层、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多线齐发。
  一座多功能的综合调度指挥中心,能实现对水从源头到生产过程、供水管网、温泉管网、排水户、排水管网、污水厂、排放等全过程掌握。“这中心是三年规划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已在完成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各个涉水专题的一张图展示。”魏忠庆介绍,明年,中心就将全面建成。
  信息化系统建设,是让数字大脑更灵活的关键。除智能水表管理平台外,水务管网GIS综合服务平台、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在线系统、排水管网监测平台及“互联网+”客服平台等高大上的“智慧模块”正不断汇集。
  水务管网GIS综合服务平台,是智慧水务规划建设中的重点及基础项目。简单来说,就是用数据“看透”地下纵横交错的水务管网,打破原先我市在供水、排水、温泉方面数据处理平台不一致、数据格式不统一等界限,让水务数据实时汇集、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实现地下空间、地下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和运行监控智能化。
  “互联网+”客服平台,是响应“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具体体现。通过一座网上营业厅,实现市民互联网在线缴费多渠道覆盖,为用水服务做好“加法”。
  此外,还有对可能发生的危害供水安全的事件进行侦测、预防和诊断的供水管网水力模型,能实现二次供水设备信息及生命周期集中统一管理的二次供水管理平台,精准判断雨污水管网运行情况的排水管网监测平台……
  “作为数字水务的‘尝鲜者’,在现阶段国内数字水务建设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的情况下,我们开展了数字水务标准化工作。”魏忠庆说,经梳理,数字大脑已形成181项标准体系,“三大框架”下,集结了3个大类、21个小类的135项数据资源。(《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