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江苏长江水务:疫情期间日均供水量65万吨 95名驻厂职工严守“生命之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供水之窗

“疫情期间一定要比平时多巡检,每个设备都不要漏掉,2号机组压盖不紧,还得再紧紧。”8月25日上午9点,江苏长江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瓜洲原水厂生产班班长吴俊正带着班组人员巡检,他边说边走到机泵前,一边检查机组的温度,一边用手里的扳手紧着压盖螺丝。巡查完设备又去巡查取水口,清理完堤岸边的杂草和野生的树苗继续沿着取水口大堤走去,仔细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

这样细致地运行检查吴俊已经坚持了28天,从7月29日起,他就连续战斗在供水一线岗位。

汇续城市命脉,保障民生需要,吴俊是江苏长江水务股份有限公司驻厂95名保供先锋的一员。扬州疫情发生后,长江水务迅即成立了安全保供工作专班,启动应急保供预案,抽调人员驻厂值守,对4个自来水厂和4个供水增压站实行闭环运行管理。95名驻厂生产人员每天24小时吃住在厂里,不与外界接触,阻断了传染风险源。各厂、站切实做到设备不停、人员不缺、生产调度有序。

“7月30日正式下达封厂管理通知,接到通知后,我立刻在微信班组群内发起视频会议,第一时间将24小时驻厂的消息传到班组成员手里,看看有多少人报名。”扬州第一水厂厂长刘德海说,“有谁不想回家呢,但保证扬州供水稳定是头等大事,但没想到班组成员都非常积极,其中有一位驻厂人员的父母疫情前因车祸骨折,当时才刚刚出院,卧床在家需要家人照顾,但他二话没说,把父母交给了家属,坚持留下来驻厂。”

据江苏长江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从7月28日截至目前,江苏长江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总供水量为1907万吨,去年同期2220万吨。疫情期间日均供水量65万吨,受疫情期间工商业用水减少影响,同比下降约14%。

“疫情前,扬州四个水厂生产保供人员有200人,现在只有95人,但党员人数占到了80%以上,在生产人数减少一半的情况下,我们保供专班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每个驻厂员工都把自己当成两个人、三个人用,迎难而上,绝不后退。”该负责人说,虽然每天的供水量有所减少,但长江水务日供水能力达105万吨,足够保障城区所有居民的生活用水。

在生产人员骤减的情况下,供水工作如何保量又保质?驻厂保供人员“各显神通”。

扬州第四水厂生技科科长童伟坚持每天对各工艺段的生产情况进行巡视,重点关注混絮凝效果、进水量调节、浊度的控制、臭氧和氯气投加量的调节等生产环节,在确保水质前提下,管控各类药剂的投加,了解生产报表各项数据,服务生产一线,时刻把安全生产、优质供水工作放在首位。

扬州第一水厂生产班长刘健主动建议厂部对厂区内四个沉淀池的集水槽进行冲洗。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成员在短短不到2个小时内完成集水槽的冲洗工作。疫情期间缺少人手,刘班长自己动手对厂区的仪器进行清洗和校准,保证生产工艺参数的准确性,从没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

近一个月的“全日制”闭环岗位轮转,考验的不仅是供水人的体力,更是意志。为解决驻厂人员的后顾之忧,长江水务非驻厂人员负责每天派送驻厂人员的一日三餐、烹饪食材和生活用品,让驻厂人员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饭菜。同时,非驻厂人员成立党员志愿者队伍,主动上门慰问驻厂员工的家属,根据职工以及家属需求,力所能及的为驻厂人员家属采购提供菜品、药品、生活用品等物资,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消除疫情期间职工及其家属的心理焦虑。

“医疗工作者、志愿者日日夜夜奋战在前线,我们水厂一线工作者也不能输,一定严守供水这条生命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抗击疫情保卫战的胜利就会到来。”供水人刘健说。

(长江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