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大冶市水务集团 陈立新
我在大冶市水务集团工作。周末,我回农村看望老母亲。到村时,已近黄昏。刚进门,见母亲正淘米做饭。母亲见我回来了,甚是高兴,连忙去菜园采摘新鲜蔬菜。
母亲打开自来水将蔬菜清洗干净。我烧火,母亲炒菜做饭。想到父亲去逝后母亲独自在老家,我再次提出“想母亲进城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想法,母亲执意不肯。母亲说,现在农村里好,空气新鲜,菜也新鲜,生活也方便。我没有办法,只好作罢。
吃过晚饭,我和母亲拉家常。母亲告诉我,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大多数人家都有洗衣机,安装了热水器,建了水冲式厕所。我从母亲的言谈中,感受到村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我告诉母亲,村里使用的自来水是由我单位提供的,是优质的王英水库清泉水。母亲脸上的笑容如同盛开的菊花。
夜晚,我冲了个热水澡,把衣服丢进洗衣机,坐在门口清凉的风里,很是惬意。作为一名供水人,看到自来水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感慨万千,自豪感油然而生。是党的惠民政策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是党的培养使我成为水务集团的一名干部。
关于村民吃水的记忆,如同电视剧般在我脑海里回放。
记得小时候,村民吃水要到离村大约200米开外的一口水井去挑。那口水井就在一条小港边,水井和小港有很大的联系:港里有水,水井就有水;每遇久晴大旱,港干涸,水井也就干涸了;每逢山洪爆发,港里水变浑浊,水井里的水也就变成了泥色。那时家家户户都置办有挑水的大木桶,厨房里放有大水缸。村民们一般在清晨或黄昏去水井挑水,连水带桶有一百来斤。
还记得村里一件关于吃水的趣事。故事的主人翁是当时村里的教书先生,教语文的,戴着眼镜,平时喜欢吟诗作对。有一年秋天,下着蒙蒙细雨,他挑着两只大木桶去水井挑水。由于是枯水季节,水井的水位较低。他用木桶够着去打水,不料脚底一滑,连人带桶栽进水里。他成了落汤鸡,眼镜也不见了,在水里乱扑腾,好在井水不深。这狼狈的一幕被过路的村民发现了,村民把他从水井中捞上来。为了掩饰尴尬,他口占一首:“挑水失足怪青苔,老天为我洗尘埃。过路君子莫笑我,刚从龙门跳出来。”这成为村民的笑谈。
我对挑水记忆最深的是在读高中时期。那时我在校住读,每逢周末,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时看水缸里有没有水。如果没有水,我会马上找水桶去挑。家里水缸挑满后,我还会到伯父家去看看他家水缸有没有水。如果没有,我也会帮他家挑两担。当时,我身体很瘦弱,连续挑几担水常累得气喘吁吁,肩头有时要肿疼几天。我以此来减轻父辈们的辛劳,我也因此在村里获得了“懂事”的好名声。
村里用上自来水是在2014年。当时,我在保安镇自来水厂任党支部书记。党中央大力提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关注民生,大冶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自来水进村入户工程。记得通水之日,我乘兴赋了一首小诗:“一条小河/翻山越岭/穿过深邃的时光/在村民的期盼中/抵达村庄/轻轻一拧/幸福静静流淌/掬一捧/偿一口/那样清纯/那样甘甜/带着满满的真情/滋润我的心房……”
2016年,大冶市实施“造福于民、惠及子孙后代”的王英水库引水工程,水源由过去的长江水改为更为优质的王英水库清泉水。2018年,大冶整合全市水务资源,成立了水务集团,统筹全市城乡用水,实现城乡用水“同质、同价、同服务”。2019年,我被调到水务集团,成为水务集团一名干部,负责综合部的工作。我时常嘱咐同事们要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特殊是对群众反映的“用水难”问题要感同身受、及时解决……
乡村的夜,一派祥和。在家陪伴着母亲,心里踏实、安宁。母亲为我泡好了一杯茶,饮一口沁人心脾。饮水思源,我衷心感谢党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时值党百年华诞之际,我衷心祝福伟大的党青春永驻,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伟大的人民幸福安康!作为一名党员、作为水务集团的一员,我将牢记宗旨、不忘初心使命、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发奋工作,为保障“安全、优质、高效”供水而努力拼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