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密市城市供水中心五星水库抢险纪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风采

■陈巧红 刘小丽


  7月21日一大早,河南新密市城市供水中心党总支书记翟银发紧急通知,要求组织防汛抢险突击队去五星水库抢险。号令一发,中心副经理兼机关支部书记宋红丽立即行动,她一边协调防汛抢险所需要用到的雨衣、胶鞋,一边安排整理突击队员名单,陈巧红负责联络组织人员,卢鹏辉负责安排抗洪抢险车辆,党员抢险突击队23人迅速组建完毕。在统计防汛抢险人员名单过程中,没被安排参加防汛抢险的机关支部委员刘小丽“利用职务之便”悄悄地把自己的名字填到防汛抢险队伍之中,也如愿成为一名防汛抢险突击队员。
  冒雨驱车十五公里到达五星水库,与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尚建一对接认领任务后,抢险突击队就迅速投入到紧张的防汛抢险工作中。大家负责沙石的装袋和转运,有的装、有的提、有的往塌方处传送,不一会儿手上磨出了血泡,可大家没有一个人退缩……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又一批抢险队员赶来,把我们替换下来调整休息。刚刚坐下来喝了一瓶水,新的任务下来,五星水库监测站门口需要清淤。大家立即起身跑步赶到清淤现场,宋经理迅速分派任务,三人一组拿起铁锨袋子铲泥、撑袋、转运,两人一组负责装泥上车,两人一组用小推车把清出来的淤泥转运到指定地点,大家不停的铲、装、推运,脸上身上都是泥,汗水流进眼里拿衣角擦一擦,衣服湿透了全然不顾,一心只想赶快把淤泥清完,不影响抗洪抢险物资运送。



图为五星水库抢险现场。


  下午3点过后,河南武警总队官兵到达现场迅速接过我们手中的铁锹,投入到加固堤坝的战斗中。部队来了,大家的干劲更足,装沙子的袋子快用完了,宋经理一声令下:“大家快去运袋子。”成捆的编制袋几十斤重,两人抬都很吃力,四个人一组,抬的抬、推的推、抱的抱,袋子运足后,又忙着给武警官兵递袋子、撑袋子……武警官兵询问有没手套,大家纷纷把自己手上的手套脱下来递过去,尚局长说:“监测站有,谁去拿?”刘小丽立即站出来:“我,我去拿,去了找谁?”说完翻过沙堆,一路狂奔冲向指挥部,刚到指挥部门口,就大喊:“谁是杨队长,我来拿手套。”接过一大捆手套抱在怀中,又一路狂奔冲向抗洪抢险现场,仅用十分钟就把手套迅速分发给武警官兵。
  傍晚6点多钟时,抢险队接到电话,装卸抢修物资人员累惨了,急需增员。宋经理立刻点名带领16名男同志奔赴抢险物资装卸点,安排四名年轻的同志上车卸,车下12名同志分成两组,一组6人扛起劳工布,奔向大坝。大家冒着大雨,按照专家的指挥,和水利局其他抢险队员一起,迅速把劳工布摊开在坝坡上,从下往上,一层层压实。这时,运送石子的大车来了,尚局长立即安排宋经理:“迅速组织人员把石子撂下去,把坑填满。”于是,大家冒着大雨,不顾疲惫和饥寒,开始了又一轮的铁锨翻飞……
  晚上10点多,雨渐渐的停了下来,武警官兵上来抢过我们手中的铁锨,开始了新的更高效率的战斗……
  凌晨2点钟左右,突然暴雨如注,从天上倾泻而下,脸上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站在对面都看不清人脸,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武警官兵还在不停的装沙土,传递沙袋,填坑,抢险队员们也丝毫不敢懈怠,一直递袋子、撑袋子,坚持到武警官兵原地休整的时候,一个个都累的瘫倒在了大坝上。
  新的一天来临,又有了新任务——清理坝底排水渠淤泥。渠深1米,宽60厘米,一次只能站一个人,里边全是从堤坝上方冲下来的茅草根和稀泥,不用狠劲铁锨根本就挖不进去,挖进稀泥的铁锨像被吸住一样端不起来,挖三五下胳膊腿就没劲了,稀泥挖到渠边上,再用铁锨一锨一锨送到路对面的沟里;宋经理把23人分成两队,每队挖20分钟,渠里的人5分钟一换人,轮番上阵,大家如火朝天的挖渠、推泥,挖渠、推泥,一直到尚局长喊大家回去吃饭才意识到已经中午了。
  抢险队员中年龄最大的党员王明理已经56岁,他奋不顾身,干劲十足,不顾自己磨破的脚,受伤的手,紧紧地握住铁锨不肯换班,不亚于年轻小伙;年龄最小的抢险志愿者冯奎元,二十刚出头,事事冲在前面,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冲,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还有累倒瘫躺在地上的卢鹏辉;喜欢中场休息给大家找活干的樊跃增;一直冲锋在前、不知疲倦的李硕、常利峰、胡松茂、薛贵州;抢险主力队员李亚磊、郭建东、冯明军、李继敏、牛坤鹏、付大强、杨会峰、李俊超、梁喜才、马朝阳、麻新法、屈河阳、岳凯永、高国强、陈永升、刘福通、蒋保安、马建斌、朱宇鹏、马东阳、王万松;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三位女将:宋红丽、陈巧红、刘小丽;还有自己驱车志愿来到防汛抢险前线的靳继军……大家争先恐后,轮番上阵,为抗击千年一遇特大暴雨贡献力量。
  在五星水库紧张防汛抢险的两天一夜,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深深地感动着,武警官兵有的衣服裤子都烂了,休息空隙走到你身边时汗味像热浪一样扑过来,有的直接就躺在泥地上;22日凌晨2点多下大雨时,原地休息,他们身上雨衣都没有穿,就坐在大坝上和坝坡上,4点多雨停了就继续干;无数武警官兵和防汛抢险志愿者为了下游成千上万群众的生命安全,奋不顾身,干劲十足的场面,既震撼又感动。
  想想这群最可爱的人,想想那些自发把食物和水送到堤坝上的群众,我们这些付出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