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能力提升
杭州余杭区临平净水厂成样本
4月20日,浙江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推进会在杭州市余杭区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交流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步提质增效工作。会前,省政府领导,各市、区、县政府分管领导,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市、区排水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部分排水企业代表实地考察了余杭区临平净水厂,并给予了高度肯定。

图为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净水厂一角。
余杭区临平净水厂是浙江省建成的第一个大规模全地埋式地下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74.2亩,设计处理规模20万立方米/日,设计出水为国家一级A标准,实际出水优于一级A标准并已达到浙江省《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省清洁排放标准)。
该项目总投资15.72亿元,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2018年底通水试运行。
临平净水厂选址于沪杭高速与东湖路互通匝道区,采用全地埋式设计,开创了全省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先河。建设成本方面,匝道内74.2亩土地由“废地”变“宝地”,实现了高效利用,节约征迁成本约3亿元;厂区占地面积仅为常规地上模式的1/3,节约土地指标约180亩,总体按土地出让价格测算,创造了近百亿元的价值。运行成本方面,在同等规模、工艺条件下,临平净水厂项目增加污水处理运行成本约0.1元/立方米(主要是除臭设备、新风系统等的用电成本)。综合来看,由于节约了土地成本和指标,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整体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临平净水厂污水处理过程全部在地下进行,噪音、臭气等外部效应得到有效控制;地面部分建设了水文化主题湿地公园,其中厂区绿化率达80%以上,作为附近市民观光、休闲、健身场所,并设置展览和互动设施,拓展工业旅游属性,改变公众对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固有印象,有效化解了“邻避效应”,赢得了周边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实现了较高的社会效益。
临平净水厂目前每日处理污水17万立方米,为了更好利用好尾水,余杭环境(水务)集团对水质进行再提升。利用数字建模技术,改善工艺流程、优化工艺管控,将水质逐步提升至准Ⅳ类以上。尾水通过管网布设,解决临平城区的绿化用水,部分通过人工湿地处理后,作为乔司片区补充河道用水,不仅改善了水质,也节约了综合成本。
笔者还从浙江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推进会上获悉,该省将着力推进处理能力提升。2020-2021年,计划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67座,新增处理能力300万立方米/日以上;大力推广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原则上经济发达、用地紧张的市县,2020年6月30日后立项建设的5万立方米/日(含)以上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优先采取地埋式建设模式;对已建设施,结合再生水利用工作,加快推进清洁排放改造,力争2022年前全部改造到位;力争到2021年,全省基本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全覆盖,基本消除收集设施空白区;着力推进管理水平提升,提高设施运维水平和智能化管理能力,切实加强源头管控和执法监督,确保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沈跃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