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海口风和日丽。恰逢周末,59岁的陈清琪得以安心休息一天。
作为海口市排水管道养护所第三党支部书记、海口市排水设施事务中心秀英养护队(以下简称秀英养护队)队长,他大部分的时间不是这样度过的。
21名排水工人,132条下水管道、2.1万个井盖,管辖范围还朝西扩大到了澄迈老城,陈清琪带领的秀英养护队是海口市排水设施事务中心任务最重的一支队伍。
排水工没有正常上下班时间,也没有固定的节假日。手机24小时开机,雷声就是信号,下雨就是命令。“号令”一响,就得立刻放下一切往现场冲。队员王秀玉说,陈清琪是全市年纪最大的一线排水工人,“刮台风他第一个出来”。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海南,海口多处积水,道路交通瘫痪。陈清琪知道,一场硬仗在所难免。
他和队员们每人带上两套干净衣服,凭着记忆,在积水很深的路面上,沿路用十字镐撬起一个个二三十斤重的井盖,强力清淤排水。
当时的情况有多难?或许可以从陈清琪87岁老母亲曾写下的一首打油诗中揣测一二:“强风暴雨厉害,此时儿在抢险;电话打了三遍,只有一次接通,要儿注意安全,讲了几句断线,好似心上压石。”
秀英养护队连续奋战几十个小时,硬是为区里的其他抢险救灾工作打通了一条条道路。清理完路段积水,大家累得瘫倒在马路旁的地面上,说不出一句话。
陈清琪和队友们一样疲累,但还有一点不同——他是一名食道癌晚期患者。一般来说,他每天早上要吃一把药,晚上要吃一把药,每隔3天就要打一针,就连睡觉都只能垫高枕头半坐着睡,否则食物可能反流、阻塞气管,造成生命危险。
“威马逊”面前,陈清琪顾不上这些。忙完之后,他发起高烧,身体疼痛,那是病情反复的信号。
“当时距离手术仅仅3年,还没过危险期,又出现了那些症状,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陈清琪说。
那时,陈清琪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心声:当理想与信念无法用文字来解释时,我愿意用生命来作答。7年过去了,他依然用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微信签名。每每出工,队员们心疼他,“要求”他只能当指挥,但一旦到了点位上,头发半白的他干活比小伙子还卖力。
实际上,陈清琪有过选择,且不止一次。1997年从部队转业时,他可以选择,但他听从了自己父亲——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话,去到了基层工作。确诊癌症后,他可以选择,领导三番五次要把他调离一线,做些轻松的工作,他都谢绝了。
“你看看我现在,如果我不说,谁能看出我是个癌症晚期病人?”陈清琪的身体往前倾了一点,坐得更笔直了,他把双手撑在膝盖上,自豪地说,“工作使我充实,使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6月28日召开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这100年,不容易。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忆当时的震撼场面,陈清琪忍不住有些激动,“革命工作不分贵贱。和平年代,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爱党,就是爱国。”

图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清琪。
喜庆的日子里,陈清琪还告诉了海南日报记者另一件喜事:自己的父母今年也双双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我要去找二老,大家各自戴上自己的奖章和证书,一起照张相,纪念现在的好日子。”
(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