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内的28座污水处理厂每年共处理污水约6.8亿立方米,污泥产量大概每天在1000吨左右,每年36万吨。这些污泥如何“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呢?昆明滇池水务在水泥窑协同掺烧、厌氧消化等工艺路线的基础上,积极对符合云南本地特色的污泥资源化利用和绿色产业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2020年7月1日,昆明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林业基质土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一期调试试运行项目启动。该示范工程由滇池水务与云天化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由滇池水务的全资子公司——昆明滇池固废处置资源化利用有限责任公司运营。项目位于昆明市晋宁区昆阳磷矿一采区,占地面积80余亩,设计规模200吨/天(含水率80%计)。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附产物,它其实就是一种‘放错的资源’,将其通过科学手段,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后,是可以形成一种绿色的、循环的、可再利用的资源的。”固废公司副总经理陈禹衡介绍,项目通过工业化生产处理和科学规范的标准化管理,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以好氧发酵方式将污泥中有机物转化成稳定的腐殖质,生成基质土,成为优良的土壤改良剂,通过土地利用使污泥中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返补回到土地,实现污泥“变废为宝”,可用于花卉、园林、绿化、苗木栽培及矿山修复。
此外,基质土中富含大量的溶解性腐殖酸和有益微生物菌群,可增加土壤有机氮含量,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钝化作用。基质土中的有机质和总养分含量高,可促进氮、磷、钾在土壤中的活性和有效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基质土还可有效破除土壤板结,缓解土壤酸化、盐渍化,能够起到疏松、肥沃土壤、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对植物的生长有明显促进效果。
据了解,昆明市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保护区范围内共有关停矿山72个,超过15万亩的“五采区”、1000多万亩生态林地需完成生态修复。昆明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林业基质土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生产的林业基质土每年可种植修复8200亩的五采区或生态林地。目前,公司已联合云南磷化集团开展了首批次党建示范林种植活动,运用污泥林业基质土加速磷矿山植被修复。
根据相关研究测算,通过10年持续修复可形成198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减少10.8万吨水土流失量,增加2920万吨水源涵养量,在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滇池流域“绿色、低碳、循环”的污泥资源化利用与绿色矿山建设共赢的创新模式。
(滇池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