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污水变碧波 乡村添美景——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象山解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排水卫士

■马 振 黄美珍 罗 昌


  青山接着绿水,在美如画卷的半岛乡村,有这样的生活污水处理站:草坪、绿树,相互掩映,如同公园,生活污水在“公园”下方兜转循环,进入池中;处理池内,各样绿植随风摇动,剪影斑驳,下面鱼儿游动,甚是欢快;排水口处,溪流淙淙,掬一捧水,清如山泉。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关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大业。近年来,象山县通过实行专业公司一体化运营,因地制宜、分批分点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推进标准化运维创建,实现了“污水靠蒸发”向“绿水绕人家”的根本性转变。
  生态循环 鱼儿池中跃
  一条条七八厘米长的鲤鱼被投进水池,鱼儿随着水波摆动尾巴,四处游动。近日,在象山县东陈乡南堡村,污水处理终端的工作人员正在往净化池中放养鱼儿。
  “鱼儿进入处理池,能够进一步促进生态链循环,改善水环境。”象山县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夏东旭介绍,这次投放200多条的混养鱼,主要是让鱼吃掉水中的藻类、浮萍等杂质,等于免费的“清洁员”进行不定时清理,使排放出去的水更清洁更环保。
  “家里的生活污水、冲厕的废水,通过下水管道,流到这里变成清澈的水,真是不可思议。”不少南堡村村民看到改造后的污水处理站,发出连连感慨。



图为象山经治理后的水环境。


  夏东旭介绍,生态链工艺目前已经逐步推广,该工艺通过集中的管道,使生活污水进入格栅池,将比较大的杂质拦截,然后经调节进入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等,放入微生物吃掉水中有机物,并将磷元素吸收;通过一系列深度净化,确保出水不会掺杂固体悬浮物,最后出水排入旁边的沟渠,能灌溉农田、养鱼、种果树,真正实现了循环再利用。目前,象山县已建成生态链工艺污水处理站19座,今年还将新建20座。
  变“污”为景 布局特色化
  污水处理系统“藏”于地下,地上景观小品处处点缀,检样口的窨井盖周围装饰不同的海洋生物造型。最近,象山县大徐镇章家弄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站经过改造,如同一个小公园坐落村口,附近村民常在周围散步。
  今年以来,象山县结合各地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美丽乡村建设等,以“山、田、海、岛”为主题特色,选取功能性、景观性、本地化等相对应的特色植物与水生动物,对相应的污水终端及周边环境进行提升与优化,让污水终端融入整体美丽乡村建设大家庭内。
  东陈乡旦门村通过农村治理改造,打造集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经济果园,同时改造低产养殖塘,推动强村富民。在村口,施工人员正在污水处理系统上面铺设草坪,种植花木,摆设石头假山,这里正在打造以“田”为主题的污水处理站。“通过排水喷头自动浇灌草坪,使这里一直保持一片绿色。”夏东旭介绍,在新桥镇黄公岙、上灵岙、上盘等村,晓塘乡月楼、支坑等村,结合当地枇杷、“红美人”柑橘等元素,也正在打造“田”主题污水处理终端。
  截至目前,公司已接收运维县域内的4个污水厂、6个污水站、18个镇乡(街道)共计569个农村污水处理终端,辐射10多万户人家,有效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水达标排放。连续三年,象山县获得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考核优秀县”荣誉称号。